黄海冬季锋面形成机制探讨【文献综述】

黄海冬季锋面形成机制探讨【文献综述】

ID:441437

大小:32.5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08-02

黄海冬季锋面形成机制探讨【文献综述】_第1页
黄海冬季锋面形成机制探讨【文献综述】_第2页
黄海冬季锋面形成机制探讨【文献综述】_第3页
黄海冬季锋面形成机制探讨【文献综述】_第4页
黄海冬季锋面形成机制探讨【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黄海冬季锋面形成机制探讨【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毕业设计文献综述海洋科学黄海冬季锋面形成机制探讨摘要海洋锋,是指几种性质不同的水体之间的狭窄过渡带,不仅是各种物理过程,还是影响流场结构、海洋热量和动量交换以及生物化学过程的重要因素。在黄海冬季,海洋锋由于形成机制及地理位置不同,主要分为三种:1.黄海暖流锋,主要是由于冬季较暖的黄海暖流与其两侧相对较冷的沿岸水相遇而导致产生的温度锋面,产生于黄海中部,在二月最强盛时期开始沿苏北浅滩及长江浅滩边缘向南伸直至东海中部存在着一个狭长的“S”形的温度锋面。分为南北两支:北支呈东西走向,并伸入到黄海中部;南支呈西北—东南走向,总体沿长江滩边缘。2.山

2、东半岛沿岸锋,位于山东半岛海域,并且成一个完整的“N形,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表层以下的较冷黄海沿岸流和黄海暖流及分支,分为东部,西部,中部三部分,其中东部平行岸线,西部平行等深线,中间部分跨越等深线。3.苏北沿岸锋,位于江苏沿海海域,也同样是由于冬季大陆较冷沿岸水与黄海暖流形成的温度锋。在二月会与黄海暖流锋连接,连接后两者形成“S”形温度锋。关键词海洋锋;黄海暖流锋;苏北沿岸锋;山东半岛沿岸锋⒈前言锋面的研究意义: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海洋科学卷,1987),对于锋面的定义为“特征明显不同的两种或几种水体之间的狭窄过渡带。它们可用温度、盐度、密

3、度、速度、颜色、叶绿素等要素的水平梯度,或他们的更高阶微商来描述;即一个锋带的位置可以用一个或几个上数要素的特征量的强度来确定它。”海洋锋是一种重要的海洋现象,是性质不同的两个水团(或水体)的分界面,是特殊的物理过程,那里的理化及生物学特性非常特殊,如温盐等理化性质的水平梯度大,海水垂直运动强烈,水平流速切变大,常形成急流等。海洋锋是物理海洋学中比较活跃的研究课题,不仅因为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还有着不可忽视的应用价值,例如对于海洋渔业、环境保护、海洋倾废,军事海洋学等问题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⒉正文:2.1冬季中国黄海海域水文及环流状况

4、黄海,是太平洋西部的一个边缘海,30°—40°N,119°-127°E,位于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之间,分为南部和北部海域:在黄海南部,东起韩国济州岛,西至中国长江口是黄海和东海的分界线;在黄海北部,中国威海与大连连线为黄海与中国渤海的分界线。黄海的水温年变化为15℃-24℃,海区的温、盐度垂直结构基本上下均匀。一般说来,该地区的气候特点为冬季寒冷干燥,从当年10月至翌年2月,盛行偏北风,北部多为西北风。黄海环流主要由黄海暖流(及其余脉)和黄海沿岸流所组成。黄海暖流大致沿黄海海槽向北流动,具有高盐(冬季兼有高温)特征;黄海沿岸流是黄海沿岸流系(

5、包括西朝鲜沿岸流、辽南沿岸流、苏北近岸局部性沿岸流等)中的一支,具有低盐(冬季兼具低温)的特性。2.2黄海冬季温度锋的研究现状在海洋锋面分类中,由于温度锋面具有重要的水声学意义,所以研究最多的是温度锋。对于中国海洋锋(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洋锋)的研究,经过前人的潜心研究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郑义芳(丁良模,谭铎1985)[2],选用1977-1981年2月我国近海海洋观测的温、盐度资料和日本气象厅同期的海洋气象观测的温、盐度资料,同时参考冬季历史资料的分布趋势,得出研究海区显著的海洋锋有三条:1.黑潮暖锋;2.黄海暖流锋;3.江浙沿岸

6、锋。潘玉球利用1980和1981年夏季浙江沿岸上升流专题调查和有关历史资料,对东海近岸区的锋面做了进一步研究。通过这些研究,总结出夏季,浙江近海通常存在着两种性质不同的锋,即沿岸锋和上升流锋。沿岸锋主要是盐锋。冬季浙江近海的锋面形成,不仅与长江淡水流与南下的浙江沿岸流混合形成低温低盐的海水,同时高温高盐的台湾暖水舌的锲入,形成了冬季浙江沿岸锋和上升锋。汤毓祥(1990,1992,1995)[3],研究对东海海洋锋面进行初步分类,分为三大类:①形成的海域不同,分为沿岸锋、陆架锋和陆坡锋;②以水文要素为主进行分类,分为盐度锋,温度锋;③从成因看

7、,分为平流锋、潮生锋和上升流锋在黄海海域,温度锋面分布状况的季节变化明显。冬季,锋面丰富,形状规则,位置稳定,可以把黄海冬季锋面明确分为四种:黄海暖流温度锋,黄海沿岸温度锋(青岛—荣成—烟台海域),黄海冷水锋(苏北海域),以及朝鲜沿岸流。刘丽萍(2003)[6],采用三维斜压陆架海模式—HAMSOM(汉堡陆架海模式),对黄海冬季温度锋面的演变过程进行了研究,成功地模拟了冬季黄海温度锋面的生长、强盛和消亡过程。通过模拟实验表明黄海冬季锋面分不在四个地点:济州海峡的温度锋面,青岛—荣成—烟台外海的温度锋面,苏北沿岸温度锋面,大连—丹东—大青群岛

8、区域的温度锋面。黄海暖流锋,由于冬季黄海暖流与其两侧相对较冷的沿岸水相遇而产生的温度锋,产生于黄海中部:分为南北两支:北支呈东西走向,并伸入到黄海中部;南支呈西北—东南走向,总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