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肝治胃法治疗慢性胃炎

调肝治胃法治疗慢性胃炎

ID:44152425

大小:27.4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9

调肝治胃法治疗慢性胃炎_第1页
调肝治胃法治疗慢性胃炎_第2页
调肝治胃法治疗慢性胃炎_第3页
调肝治胃法治疗慢性胃炎_第4页
资源描述:

《调肝治胃法治疗慢性胃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调肝治胃法治疗慢性胃炎王亚,李春婷(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9)摘要慢性胃炎患者如因肝气升发无力,肝气下陷于胃,致使胃气不利,当以温养肝木,养肝血、助其升发之品以治之,如桂枝汤合酸枣仁汤等加减;如因肝气升发太过,当以平肝气降肝逆为主,佐以和胃之品,方以旋覆代赭汤、镇肝熄风汤为宜。如因肝经气机郁滞,肝气郁而化火,应以清泄肝火为主,可选左金丸、龙胆泻肝丸等方加减;如因肝寒太过,肝气疏泄不及,则以温肝暖胃为主,可选吴茱萸汤、附子理中丸等方加减;肝阴肝体失养,治疗应以养肝阴、补肝血为主,可选芍药甘草汤、一贯煎、四物汤等随证加减。关键词慢性胃炎;胃院痛;痞满;肝脾不调;

2、调肝治胃法中图分类号R25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5699(2011)12-1151-02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按其主症不同,可归属于中医学“胃胶痛”“痞满”“纳呆”“吞酸”“嘈杂”等病证,其常因多种致病因素,导致胃气失和,气机不利,胃失濡养而发病。在其诸多病因病机中,肝胃(脾)不和证为最常见证型之一,因此调肝之法在该病的治疗中运用极其普遍,有关调肝治胃的理论,古典医籍中多有论述,但设专篇讨论者较少,笔者结合《黄帝内经》及后世有关论述,就调肝治胃之法作一浅要探讨。1肝为少阳生于左肝属木,在位为东,于时应春,东方为日月升起之处,春季为天地发生之时,此际

3、阳气始发,故《素问•六节藏象论》中说:“肝者……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肝为少阳,即表示肝脏具有升发、生化之生理特性。“肝生于左,肺藏于右”(《素问•刺禁论》),“肝生于左”,是指肝气具有从左(东方)升发的特性,肝气从左升发上交于肺,肺脏从右降敛浊阴,肝升肺降,共同构成了人体气机升降、阴阳交替的重要环节,故“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清代周学海对此可谓见解独到,他在《读医随笔》中说严肝者……握气机升降之枢者,世谓脾胃为升降之本,非也,脾者,升降之所径,肝者,升降发始之根也。”⑴沈金整⑵在《杂病源流犀烛》中说:“肝和而气生,发育万物,为诸脏之生化「正由于肝气的生(升)发,

4、才使得人体的生长发育成为可能。李东垣对此深有体会,其在《脾胃论》中说「大抵脾胃虚弱,阳气不能生长,是春夏之令不行,五脏之气不生”。慢性胃炎患者如因肝气升发无力,肝气下陷于胃,致使胃气不利,则可发为胃院痞闷或疼痛,临床可见有胃院隐痛,并伴有头晕乏力,虚烦不寐,左关脉沉弱无力等,临证当以温养肝木,养肝血、助其升发之品以治之,如桂枝汤合酸枣仁汤等加减;相反,如因肝气升发太过,则容易引动胃气上逆,出现恶心欲吐、暧气或呃逆,可伴有头目胀痛等不适,此时治则当以平肝气降肝逆为主,佐以和胃之品,方以旋覆代赭汤、镇肝熄风汤为宜。2肝气条达主疏泄肝气条达是指肝脏具有调畅通达气机的特点,即《

5、内经》所谓“其性遂,其用曲直”“疏泄"一词首见于《素问•五常政大论》「'发生之际,是谓启陈。土疏泄,苍气达”,即木气上达,土气得以疏通发泄之意。条达为肝之生理特性,疏泄为肝之功能作用,肝性条达,故能疏泄。肝气条达主疏泄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条达脏腑气机和舒畅情志。脾升清,胃降浊,只有二者保持协调平衡状态,才能发挥正常的受纳及运化功能,而这一功能又需肝的疏泄功能来维持。诚如唐容川在《医经精义•五脏所主》中所述:“肝属木,能疏泄,脾土得木之疏泄,则饮食化,……设肝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证,在所不免”。如肝失疏泄,脾气当升不升,脾不升清,可表现为皖腹胀满,肠鸣泄泻,称

6、为“肝脾不调”。如肝失疏泄,胃气当降不降,胃失和降,出现暧气、食欲不振、舵腹胀满、嘈杂或呕吐等证,称为“肝胃不和”。而引起肝失疏泄的原因很多,临床不可不辨:如因肝经气机郁滞,肝气郁而化火,则常有口干口苦、便干、烦躁失眠、舌红苔黄腻、脉弦数等见症,临床多见于慢性胃炎活动期,炎症明显或糜烂者,此时泄肝即所以疏肝,治疗应以清泄肝火为主,可选左金丸、龙胆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病经验(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长春130021;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四期师承班,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摘要消渴肾病是南征教授首次提出的中医病名。南征教授指出消渴肾病继发于消渴,消渴日久,脏腑功能

7、失调,内生浊气,浊气凝聚胶结成毒,毒气与正气胶结,毒气伤正气,正气养毒气,毒邪贯穿消渴肾病的始终,所以在消渴肾病的治疗过程中,抓住正虚与毒存,就抓住了疾病的本质,起到执简驭繁的纲领性作用。关键词南征;消渴;肾病;毒邪;毒损肾络;保肾解毒通络中图分类号R255.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5699(2011)12-1152-02消渴肾病是南征教授首次提出的中医病名。南征教授认为消渴肾病是消渴日久,脏气大伤,不能藏精,络脉失充,渐藏浊气,络脉瘀阻,浊气淤积化毒,与正气相胶结,形成正气养毒气,毒气害正气,终至阴阳离决的病理过程,病变在肾,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