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鉴练习

诗词赏鉴练习

ID:44157132

大小:267.0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9-10-19

诗词赏鉴练习_第1页
诗词赏鉴练习_第2页
诗词赏鉴练习_第3页
诗词赏鉴练习_第4页
诗词赏鉴练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词赏鉴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古诗词赏鉴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1、词这种体裁的别称是。2、下列对作品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眉眼盈盈”一语双关:一是指江南的山水清丽明秀:二是令人想见朋友的家人倚栏盼归之际美目传恨、秀眉凝愁的情态。B、这首词不同以往那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方式,下片转笔到季节的描写上来,以轻松明朗的笔调表达对江南春景的向往。C、词的下片以两个“送”字递进,旦夕之间,两谙别苦,情何以堪?但作者却故意出以淡语,一往情

2、深却含而不露。D、整首词的风格清新脱俗,写景抒情另辟蹊径,技法奇妙。所谓“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是对它绝佳的评价。3、就作品中的画线句,联系上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1、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1分)2、B(2分)3、这二句写景,比喻奇妙。历来文人都惯以用水喻眼波、以山喻眉峰(“眼如秋水”、“眉如青山”);作者在这里匠心独用,把水比作人的眼波横流,把山比作人的愁眉紧攒,化无情为有情。山水仿佛也为朋友的离去而动容,作者借此暗示了自己离别友人的不舍。(5分)这是一首浸润着真挚感情的送别词

3、,表现了作者新巧的艺术构思和形象地刻画离情别意的艺术手段。上片以眼波和眉峰来形容水和山,以眉眼盈盈处来显示浙东山水的清秀。下片写暮春送客又兼送春,并祝愿友人与春同在,表现送行人的一片深情。起拍“水是”、“山是”两句,含意丰富,启人遐想。词人把明澈的水流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美丽可爱。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词人对鲍浩然心事的设想:波光漾动的流水是他心上人的眼波,脉脉传情;青黛的山峦是心上人的眉峰,因思念自己而满怀愁怨,眉头都蹙起来了,此处化无情为有情。词人通过这一设想来写出了鲍浩然“

4、之浙东”的心切。与此相应,上片结句“眉眼盈盈处”也可以有两层理解:一是鲍浩然是去山水透丽得像美人浩的祝愿:希望他生活在“春”里。这个“春”既是反映鲜花如锦的春天季节,也喻指他与心上人生活在一起。这首词构思新巧,词语明丽,很有表现力。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①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的作用。答:。②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5、?答:。③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请扼要回答。答:。①答:营造凄清寂寞的意境②答:以动写静,反衬③答: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半夜了,四野万籁无声。诗人辗转反侧,夜不成寐,百无聊赖中,连露水滴落的细微声音也听到了,多么寂静的环境啊!露水下降,本来是不易觉察到的,这里用“闻”,是有意把细腻的感觉显示出来。于是他干脆起床,“开户临西园”。来到西园,只见:一轮寒月从东岭升起,清凉月色,照射疏竹,仿佛听到一泓流水穿过竹根,发出泠泠的声响。“泠泠”两字用得极妙。“月”上用一个“寒”字来形容,与下句的“泠泠”相

6、联系,又与首句的“繁露坠”有关。露重月光寒,夜已深沉,潇潇疏竹,泠泠水声,点染出一种幽清的意境,令人有夜凉如水之感。在这极为静谧的中夜,再侧耳细听,听得远处传来从石上流出的泉水声,似乎这泉声愈远而愈响,山上的鸟儿有时打破岑寂,偶尔鸣叫一声。“石泉远逾响”,看来难以理解,然而这个“逾”字,却更能显出四野的空旷和寂静。山鸟时而一鸣,固然也反衬出夜的静谧,同时也表明月色的皎洁,竟使山鸟误以为天明而鸣叫。面对这幅空旷寂寞的景象,诗人斜倚着柱子,观看,谛听,一直到天明。诗人“倚楹至旦”的沉思苦闷形象,发人深思。他在这样清绝

7、的景色中想些什么呢?“寂寞将何言”一句,可谓此时无言胜有言。“寂寞”两字透出了心迹,他感到自己复杂的情怀无法用言语来表达。这首诗,构思新巧,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各种细微的声响,来进行描写,以有声写无声,表现诗人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从而衬托他谪居中郁悒的情怀,即事成咏,随景寓情。从表面看来,似有自得之趣,而终难如陶、韦之超脱。春山夜月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1、诗中起提纲挈领、统率全篇作用的句子是:。2、你认为诗中哪一联写得最为精妙

8、?谈谈你这样理解的理由。,。⑴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⑵写得最为精妙之句是颔联“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理由:①从结构上看,“掬水”句承第二句的“夜”,“弄花”句承首句的“春”,笔笔紧扣,自然圆到。一、二句波纹初起至这两句形成高潮,以下写赏玩忘归的五、六两句便是从这里荡开去的波纹。②这两句写山中胜事,物我交融,神气完足,人情物态两面俱到,既见出水清夜静与月白花香,又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