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ID:44157372

大小:1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9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_第1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_第2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_第3页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摘要】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字词句段篇的涵义。通过抓住重点字词句形成阅读能力、顺着作者的写作思路阅读、营造阅读的氛围帮助理解等儿种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关键词】阅读教学;阅读能力;营造氛围阅读是各阶段语文教学的关键,它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字词句段篇的涵义。提高阅读能力可以使学生不用老师讲解,自己便能学习文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一、抓住重点字词句提高阅读能力阅读不能让学生漫无目的

2、地阅读,这样的阅读虽然可以丰富学生的积累,但是不能在短期内提高阅读的能力。因为如果学生盲目地读一遍或者两遍,就小学生现有的理解能力而言,对文本内涵的理解是达不到教学目标要求的。培养学生有目的地阅读,在读中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学生的阅读质量将会很快提高。在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能够抓住文中重点的字词去理解,充分理会文本屮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学生初读课文后,让学主标注出文章的重点字词,并借助工具书理解这些字词,起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作用。比如《秋天》一课的教学,这是一首诗歌,让学生对诗歌进行充分地理解。首先是要抓住诗歌中重点描写了哪些事物,学生可以通过初读课

3、文了解作者是通过描写秋天的太阳、空气、田野、小路、稻穗、向日葵、羊儿、苹果、玉米、高粱、秋风、黄叶等儿种具有代表性的事物,体现秋天的特点,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天的图画。学生在抓住这儿个重点词汇的同时,可以更好的通过诗句理解作者的写作初衷,深入理解作者耍表达的情怀。为学生理解诗歌、诵读诗歌、背诵诗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顺着作者的写作思路进行阅读学丄阅读文章是想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阅读的过程中,思维的路径要和作者的写作思路一致,这样才能更深入地了解作者的思想脉搏。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让学生的阅读理解和作者的写作思路相

4、一致。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可以让学生沉静一会,让他们对文本有一个整体的回顾,然后在去细致体会文屮的具体内容,将阅读理解后的情感融入到对文本的有声解读中,有声有色地朗诵,这也是学生对文本理解标志。在此过程中,老师要发挥引领作用,在学生阅读之前,给学生列出一个阅读提纲,这个提纲就是学生阅读理解的思路,是学生对文本内容诠释和解读的一个提醒。因为小学牛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是有限的,老师这样是帮助学生尽快理解文本的含义。比如《天安门广场》一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按照作者的写作脉络去阅读、去理解,就可以实现充分理解文本的目标。三、营造阅读的氛围帮助理解语文的

5、学科特点是具有强烈的人文性,文字中蕴含着文化、民俗、传统、艺术、历史等内容,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充分体现语文的人文性。营造一定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去理解文章。营造氛围需要借助一定的外力手段,比如多媒体课件、网络上的影咅资料、教师充满深情地讲述等等,都可以将学生的情绪带到一种特定的氛围中,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内涵。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彻底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声光色集中体现的多媒体技术,已经给教学带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技术,为学生呈现出与文章内容和意境相关的情境,营造与文章内涵一致的氛围。这样的情境营造有利于学生

6、的阅读理解,更有利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比如《东方明珠》一课的教学,在教学之前,老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搜集关于香港的图片,配上文字解说,让学生通过图片阅读香港,进一步了解香港。然后教师出示阅读提纲,文章分别介绍了香港的哪些景点?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每一处景点的特点是什么?学生按照这样的阅读提纲进行阅读,就可以对文本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香港的印象。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因为有多媒体创设的情境,更容易直观地理解文本内容,对文字记录的香港有一个更加清晰的直观印象。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和核心,没有充分的阅读耍想实现高效的语文学习是妄想。老师要重视学生的语

7、文阅读能力培养,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进行阅读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参考文献:[1]谷开发•试论小学语文课堂导语设计技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2]胡荣裕.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艺术素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