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快速小肠双对比造影法对克罗恩病诊断

改良快速小肠双对比造影法对克罗恩病诊断

ID:44163248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9

改良快速小肠双对比造影法对克罗恩病诊断_第1页
改良快速小肠双对比造影法对克罗恩病诊断_第2页
改良快速小肠双对比造影法对克罗恩病诊断_第3页
改良快速小肠双对比造影法对克罗恩病诊断_第4页
改良快速小肠双对比造影法对克罗恩病诊断_第5页
资源描述:

《改良快速小肠双对比造影法对克罗恩病诊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改良快速小肠双对比造影法对克罗恩病诊【关键词】克罗恩病【摘要】目的探讨简便有效的小肠病变检查方法,提高克罗恩病的检出率。方法用浓度为20%〜30%的稀顿2000〜3000ml口服,观察小肠黏膜及结肠,诊断克罗恩病。结果用改良的快速小肠双对比法更能准确发现克罗恩病的节段性、非对称性病变,卵石征,纵行溃疡X线征象。结论快速小肠双对比法是有效的观察小肠的检查方法。关键词克罗恩病X线造影术克罗恩病是一种原因未明的肉芽肿性炎性病变,可侵及胃肠的任何部位,自口腔到肛门都可受累。克罗恩病在主诉腹痛腹泻的病例中占极大比例。为提高本病的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我们探索了一套快速双对比小肠造影

2、法,用于检查小肠疾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我们用该法检查经临床证实的10例克罗恩病,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男6例,女4例。年龄最大55岁,最小25岁,平均为35岁。主要临床症状为间歇性腹痛腹泻,排便次数不一,每日3〜5次,多者达10余次,粪便性质多为软便或稀便。在全身症状方面有消瘦、体重下降、营养不良等。1.2方法[1]领剂造影为首选的检查方法,在估计病变范围、活动极强及并发症等方面有其重要价值。快速稀钦灌肠主要是把顿剂的浓度由平常造影的浓度60%〜120%、剂量150〜300ml改为浓度20%〜30%、剂量2000〜3000ml,在造影前1天,清洁

3、肠道常服用番泻叶9〜15g,在造影前口服产气粉6〜9g,吗丁1#20〜30mg。2结果有7例在平片发现有不完全性肠梗阻,其他3例无异常。经过快速小肠双对比法后,其中有2例出现口疮样溃疡,表现为肠壁边缘的尖刺状影,周围环以晕带的斑点。其中有4例出现纵行溃疡及鹅卵石征,纵行溃疡为在肠管的系膜侧呈现不规整的深长的线状,并与肠纵轴平行。鹅卵石征表现为不规则的网状,系纵行及横行溃疡交错所致。其中有9例病变出现节段性。病变为非对称性即肠系膜侧重的为8例。结肠受累者5例,其中有1例在用快速小肠双对比法后结合顿灌肠诊断为克罗恩病。3讨论3.1病因与发病克罗恩病又称局限性肠炎,是一种发生

4、于胃肠道的慢性肉芽性炎性疾病。克罗恩病的病因不明,目前多认为与自身免疫、细胞免疫缺陷、传染性感染及遗传等有关。其病理改变主要是胃肠道、肠系膜及局部淋巴结的非特异性炎性肉芽肿性病变。回肠末段常为最初发病部位,回肠受累者占60%〜80%,单独受累者达50%,其次为结肠。肠壁损坏长度2〜190cm,一般在50cm之内。3.2检查方法[2]常规灌肠后分段追踪检查因造影剂不能全面地充盈整体小肠,故发生结肠段病变显示不清,而难与正常肠段相鉴别。分段灌注气顿法往往造成过于强烈的双对比效应,加上小肠的解剖特点(细长而多屈曲),可干扰观察者之视线,常可漏诊。而快速小肠双对比法可使整体小肠

5、迅速充盈显影并可观察到小肠的连贯蠕动,故易于观察到空肠、回盲部的表现。我们初步体会要显示完全的肠管病变,快速稀领法优于气领对比法,且需要注意末段回肠的显示一般不宜注射低张药物,因小肠低张后,肠管呈普遍性扩张,与正常肠段不易区分,应用逐段加强法检查,则有助于发现病变。稀领小肠造影由于领剂的用量比平常少,水的用量多,因此在肠管内形成水顿对比,能显示肠黏膜及细微的肠腔内结构,很大程度地提高了诊断的符合率及微小病变的检出率。快速稀领小肠双对比法简单易行,病人无痛苦。另外由于服用了胃肠动力药,使肠管蠕动增快,减少了辐射量,操作者接触的射线量大大地减少,对克罗恩病的检出率大大提高,

6、能接近或达到插管的效果。快速稀钦连续灌肠经济实用,易于在基层医院推广。3.3X线诊断本病突出的特征是发生狭窄和梗阻。非缩窄期:黏膜皱裟增粗、变平,形态僵硬,多发性小溃疡在线位上呈尖刺状,稀领造影显示为小的斑点状龛影,周围环以透明的晕带。溃疡增大并造成息肉样充盈缺损,表现为卵石征。其卵石征及纵行溃疡的显示比气钦造影好。卵石征及病变的节段性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缩窄期表现为线样征,呈细而不整的线状。痿道形成时,肠与肠之间可见领剂通过。克罗恩病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如痿管、脓肿、肠梗阻、肠穿孔,其本身X线表现常被隐匿,而出现变化多端的X线征象,应用小肠双对比法可以大大提高克罗恩病的

7、检出率。本文有2例在外院诊断为不完全性肠梗阻到我院经稀顿灌肠后诊断为克罗恩病引起的肠梗阻,术后病理诊断为克罗恩病。3.4鉴别诊断[3]克罗恩病有时需与下列疾病相鉴别,(1)肠结核:临床表现多伴有肺或肺外结核。常有脓血便,中毒症状重。病变多为连续性,移行性。多累及回盲瓣。并发症少见。(2)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无结核史,腹块,便血,消瘦明显。病段较长,连续性,移行性,固定性充盈缺损或肠扩张。并发症少见。参考文献1高元桂•胃肠道双对比造影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211-213.2陈炽贤•实用放射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