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巴特教育思想浅析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浅析

ID:44164368

大小:36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9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浅析_第1页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浅析_第2页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浅析_第3页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浅析_第4页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浅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浅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析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课程:《中外教育思想史》浅析赫尔巴特教育思想摘要: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以哲学和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包含了丰富的课程论思想、教学论思想、管理、教育性教学和训育思想,这些思想对我国现阶段的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关键词: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理论基础;课程改革;赫尔巴特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德国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对当时德国教育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而且对其他国家的教育也有较大的影响。赫尔巴特在他的教育思想中提出了许多新颖独到的见解,今天当我们重新审视这些思想时,会发现其对我们的教育工作仍有很大的启示。一、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理论

2、基础(一)哲学基础。赫尔巴特把哲学分为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理论哲学指本体论和认识论等,实践哲学指伦理学或道德学。他试图从实践哲学出发引申出教育目的。他指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5种道德观念的人。这五种道德观念是:“内心自由的观念”,即要求人从内心出发由衷地行善;“完善的观念”,即要求人们追求身与心的健康,从而促使人不断地去追求德行的自我完善;“仁慈的观念”,即要求教育者使学生避开一切会导致恶意的刺激,同时唤起学生对仁慈的尊重;“正义的观念”,即要求学生放弃争吵,从而巩固对正义的尊重;“公平的观念”,即当学生故意作祟时,要给予应有的惩罚,但必须严格把握惩罚的尺度。赫尔巴特

3、认为,如果一个人有了这5种道德观念,那就是一个有美德、完善的人。而如果每个人都具有这5种道德观念,就会有“稳定的秩序以及调和而有秩序的生活”。这样,赫尔巴特就得出了他的教育目的论:培养有道德、为维护当时德国封建制度服务的人。(二)心理学基础。赫尔巴特的心理学是观念心理学。他认为,人的心灵是由不变的“实在”所组成,它通过神经系统和周围环境建立联系,从而获得各种表象,产生各种观念。观念又通过相互之间的作用而形成了概念、判断、推理等。在他看来,观念是人的心理活动最基本的要素。人的意识中的各种观念不是单个存在的,而是以观念团的形式存在的。当人们注意一个新事物并使它占据意识的中心时,

4、就产生了单个新的观念,如果这个新观念和原有的一个或几个旧观念和谐一致,便形成了一个观念团。他认为,新观念被意识中的旧观念所同化和吸收的过程就是统觉。教学过程也就是新观念被旧观念统觉的过程。他又认为,新观念被旧观念所同化就会产生兴趣,兴趣是传授新知识的一个基本条件。二、赫尔巴特教育思想概述(一)课程论思想。赫尔巴特的课程论思想是与他关于兴趣的观点密切相关的。他把兴趣分为六类:一是经验的兴趣,指对自然界的认识;二是思辨的兴趣,指对认识对象的进一步思考;三是审美的兴趣,指对各种事物和现象进行艺术评价;四是同情的兴趣,指对一定范围内的人的同情;五是社会的兴趣,指对社会和人类的兴趣;

5、六是宗教的兴趣,它和信仰上帝有关。在多方面兴趣的基础上,赫尔巴特制定出他的课程计划:根据经验的兴趣,设置自然、地理等课程;根据思辨的兴趣,设置数学、逻辑等课程;根据审美的兴趣,设置文学、绘画等课程;根据同情的兴趣,设置语言课程;根据社会的兴趣,设置历史、政治等课程;根据宗教的兴趣,设置宗教课程。关于课程设置,赫尔巴特要求遵循学科相关的原理,即既要把教学内容划分成不同的课程,同时又要注意各门课程之间的相互合作,把所有课程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避免学习的片面性,使学生和谐发展。(二)教学论思想。赫尔巴特的教学论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教学阶段论上。他认为,教师应采取符合学生心理活动

6、规律的教学程序,他把教学过程分为四个连续的阶段:1.明了,指教师讲解新教材。这时,学生处于静止的专心状态。教师把教材分解为许多部分,采用简短的、尽可能易理解的语句进行讲解,在讲解之后,立即让学生确切地重复出来。2.联想,指通过师生谈话把新旧观念结合起来。这是统觉的初级阶段。这时,学生表现为动态的专心。自由交谈是联想的最好方法,这对学生来说是最轻而易举的,同时可以获得机会去改变它,使之多样化,并按他自己的方式掌握已学过的东西。3.系统,指在教师指导下寻找结论和规则,使观念系统化,形成概念。这是统觉的继续。这时,学生处于静止的审思状态,这种审思可以使学生看到许多事物的关系。教师

7、要采用连贯的陈述方法,通过突出主要思想使学生感觉到系统知识的优点,并通过较大的完整性增加知识的总量。4.方法,指通过练习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以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是否正确。这时,学生表现为动态的审思。教学方法主要是让学生做作业、写文章等。(三)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赫尔巴特把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分为三种,即管理、教育性教学和训育。1.管理。这里的管理是指采用一些强制性的制度与方法,使儿童养成遵守秩序和纪律的习惯。赫尔巴特认为,管理是保证教育和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赫尔巴特指出,“儿童最初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品德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