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备考之个体身心发展

教师招聘备考之个体身心发展

ID:44168511

大小:2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9

教师招聘备考之个体身心发展_第1页
教师招聘备考之个体身心发展_第2页
教师招聘备考之个体身心发展_第3页
教师招聘备考之个体身心发展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备考之个体身心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师招聘备考之个体身心发展个体身心发展包括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两个方面。身体发展是人的生理方面的发展,包括机体各种组织系统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考情:给出一段话判断是那条规律(反向选择题),因此对于五条规律的具体表现及教育启示应把握明确。(一)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1.具体表现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一个小孩儿,是先学会爬再学会站立然后开始走,最后开始跑,不能逆行;同时一个孩子在母

2、体内的发育也是从脑补到四肢,不能逆行。2.教学启示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拔苗助长”、“陵节而施”等等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1.具体表现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的更替的,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过渡做准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我国的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

3、、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在每一个人生阶段都会形成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2.教学启示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1.具体表现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同一机能不同速(身高体重)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

4、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不同机能不同步(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初生儿与青春期是人身心发展最快的时期(比如身高和体重)2•教学启示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的进行教育。发展的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对个体的某一方面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效果。(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1.具体表现互补性反映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一方面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另一方面,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

5、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如身患重病或有残缺的人,如果他有顽强的意志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身心依然得到发展。生心互补-身残志坚(霍金,肌肉萎缩,但他发现了黑洞,撰写了《时间简史》;司马迁,受宫刑写《史记》)生生互补(盲人视力不好,听力特别灵敏)要求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1.具体表现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

6、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聪明早慧,大器晚成2•教学启示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