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单元质量检测题(二)B测试卷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单元质量检测题(二)B测试卷

ID:44172423

大小:109.8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10-19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单元质量检测题(二)B测试卷_第1页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单元质量检测题(二)B测试卷_第2页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单元质量检测题(二)B测试卷_第3页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单元质量检测题(二)B测试卷_第4页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单元质量检测题(二)B测试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单元质量检测题(二)B测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单元质量检测(二)(B卷能力素养提升)(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①史料是需要辩证的,同一史实,各书记载互异;同一原文,彼此引述不同;或采摭古书不记出处,或商榷前史而全违故实,以致事实讹谬,文字错舛,真伪混淆。若不加以辩证而随便引用,不但异说纷纭,无所适从;必至以讹传讹。帮助我们解决这一难题的就是考据学。这种学问,汉代的经注已开其端。自晋以后,辩证史籍的书多了起来,袈驷注《史记》,对原书的文句音义多有解释。袈松

2、之注《三国志》,对原书的史实多有增补;吴缜《新唐书纠谬》对原书上史料的讹谬多有纠正,这些都是考据学的先导。②到了清代,考据学大大地发展了。在清代,学者因受政治的压迫,不能涉及与现实有关的学问,于是埋头于故纸堆中,从事与现实无关的考据学。因而中国的古典文献,无论经书、子史或史书,大部分都经过了一番考证。对于各种史籍中的史实,凡有可疑的,无不探源索隐,钩沉辑佚,考异正讹,使其本源大白,讹误自明,异说并陈,是非自见。清代辩证史料的著述甚多,其中有通辩诸史的,有专辩一史的。通辩诸史的书,最有名的,是钱大昕的《二十一史

3、考异》,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钱书是对原书上文字的校正、名物的训释,王书是对原书上的典章制度的考证以及对史实的校勘,两书各致力于一个方面,若融合而贯通之,则对史料之辩证,甚为有益。专辩一史的书,以辩“四史”者最多。窜乱《史记》的十余家,纠正纸缪;考证《汉书》的多侧重于文字的校正;考证《后汉书》的多侧重于史实的纠谬;考证《三国志》的皆系补佚考异。自《晋书》以下的诸史,辩证的书虽不及“四史”之多,但诸史皆有考证之书。③以史料的范围而论,清代学者所考证的史料只是中国史料中的一半,即文献上的史料;至于考古学上的史料

4、则做得非常不够。这是因为当时许多考古学的史料,如新、旧石器文化遗物、甲骨文及汉晋简牍等尚未被发现,同时也是因为他们还不认识地下出土的史料的价值,当时并不是完全没有考古学的资料,如殷周之彝鼎、两汉之石刻画像,早已呈现在当世学者之前,但均未被引用为考证古史的资料。即以文献考证文献而论,清代学者也没有考证完,例如从对诸史之史书志考证看来,侧重于地理和艺文,天文、律历、书表考证不太多;有关社会经济之《食货志》,风俗习惯之《舆服志》则绝无考证。④清代学者考证使用的方法,是以文献考证文献,即以甲书上的史料辩证乙书上的史料

5、,以真书上的史料订正伪书上的史料,以各书上一般的通论指斥某一书上独特的异说。这种方法,用于有史以后的史料考证是可以的,若用于史前史的资料考证,那就无异于以伪辩伪,以疑证疑。⑤晚清以来,对于考古学上的史料之考证,已经有了相当的成就,但也不是到了我们就没有事情可做。例如若干青铜器物的时代,尚待考证;若干甲骨文字的字义,尚待训释;若干汉代的石刻画像,尚待说明。特别是新、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物,如古人类、古生物的化石,骨角器物、彩陶等,都需要我们做详细而精密的科学研究,才能变成史料。(摘编自翦伯赞《略论搜集史料的方法》

6、)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汉代经注开启了考据学先河,自晋以后,辩证史籍的书多了起来,裴驷注《史记》,裴松之注《三国志》,吴缜纠正《新唐书》,这些都是考据学的先导。B.钱大昕的《二十一史考异》校正原书上的文字,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考证、校勘典章制度及史实,两书辩证诸史,融合贯通,系统全面。C・殷周的彝鼎、两汉的石刻画像等考古资料在清代虽已被发现,当时学者也认识到文物的价值,但最终没有用来考证古史。D.清代学者通过校勘、辩伪、辑佚、注疏等手段,对古典文献和考古资料做了正本清源的工作

7、,为后世研究者提供了可信的史料。解析:选AB项,曲解文意,原文说“两书各致力于一个方面,若融合而贯通之,则对史料之辩证,甚为有益”,可见两书并没有做到“融合贯通”。C项,曲解文意,原文说“同时也是因为他们还不认识地下出土的史料的价值”,这说明当时学者还没有认识到文物的价值。D项,曲解文意,原文说“以文献考证文献”的方法可能出现“以伪辩伪,以疑证疑”的情况,可见并非全是可信的史料。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论述考据学的起源时,有背景阐释,还有裴驷注《史记》、裴松之注《三国志》、吴缜

8、写《新唐书纠谬》事例的印证。B.文章第②、③段重点论述考据学在清代的发展情况,指出了清代学者所考证史料范围之广。C.文章辩证地论述清代学者以文献考证文献的考证方法的利与弊,其有利于有史以后的史料考证,而弊在无法进行史前史的资料考证。D.对于考据学的论述,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指出了当代人的考据使命。解析:选B从文章第③段来看,“清代学者所考证史料范围之广”不当,原文说“以史料的范围而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