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性疲劳的诊断与恢复

运动性疲劳的诊断与恢复

ID:44179777

大小:110.55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0-19

运动性疲劳的诊断与恢复_第1页
运动性疲劳的诊断与恢复_第2页
运动性疲劳的诊断与恢复_第3页
运动性疲劳的诊断与恢复_第4页
运动性疲劳的诊断与恢复_第5页
资源描述:

《运动性疲劳的诊断与恢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运动性疲劳的诊断与恢复石建东(单位:河南大学体育学院专业:运动人体科学)摘要:运动训练和比赛的特点是负荷蜃人、数量多、时间长、强度人、密度高。这给运动员在牛理和心理上带來很大负担。使运动员的机体有时处于十分疲劳的状态,其至处于通常所说的“衰竭的边缘”。笔者通过文献资料法就运动性疲劳的诊断方法和恢复手段作系统的阐述,以期为科学系统的运动训练提出理论依据和方法。关键词:运动性疲劳诊断方法恢复手段前言:运动性疲劳既是机体对运动负荷所做出的一种必然反映,同时也是进一步引起机体产生适应性变化、提高其运动能力的冇

2、效刺激.在运动过程中,没冇疲劳发生,就没冇超量恢复;没有超量恢复,就不可能提高运动机能水平.训练中如果不能正确地判断疲劳发生的吋间和程度,出现过度疲劳,不但不能提高运动员的机能水平,而且还会対运动员造成伤害.所以在运动训练屮对疲劳的正确判断是非常'重要的,进行疲劳恢复工作的目的,就是要如何把握住疲劳的诊断标准,尽快恢复疲劳,不断提高运动机能水平,并防止过度疲劳发牛.运动性疲判是机体不能将其生理机能保持在某一特定水平或不能维持某一预定的运动强度,疲劳是指运动引起肌肉产生最人收缩力最或者最人输出工率暂时性

3、下降的生理现象.随着研究方法和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対运动性疲劳时机体的变化认识越來越深入,疲劳的诊断和医务监督手段FI益丰富.对疲劳机制的探索及疲劳的早期判断和消除,以及过度训练的预防,其先决条件就是对疲劳的正确快速的判断.1•运动性疲劳的诊断一方面,由于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尚未有权威性的界定,从而引起疲劳的具体原因也一直处于模糊状态;另一方面,山于处在疲劳状态中的人表现出的貝体征状也大致相同,不方便确定疲劳的具体类别。因此,在选择消除疲劳的方法时必须先对疲劳形式作一个诊断,在确定具体的疲劳形式之

4、示,我们才能做出“有的放失”的适当措施,才能快速、有效地消除疲劳。1.1住理指标测定法。1・1丄骨骼肌系统疲劳测定对骨肌系统疲劳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对运动负荷、运动强度的悄况了解,以及运动技能的具休展示情况,來确定是否已处于肌肉疲劳的状态。处于该类疲劳状态的表现形式一般有形态变化:下肢围度;体重的变化:肌力:背肌力、握力及呼吸肌力量的变化等。(1)肌肉力量运动引起的肌肉疲劳最明显的特征为肌肉力最下降,一般常以绝对肌肉力最为依据,观察疲劳前后肌肉力量的变化。如果没有其他特殊原因(如肌肉损伤),运动后肌肉力

5、量明显下降而□不能及时恢复,町视为肌肉疲劳。在评定疲劳时,可根据参与工作的主耍肌肉群确定测试內容,以上肢工作为主运动可用握力或屈臂力量测试;以腰背肌工作为主的运动可选择背力测试等。测试时,首先在运动前连续测定若干次肌肉力虽,计算均值,体育锻炼后,在进行同样方式的力虽测定,如果肌肉力最平均值低于运动前水平,或几次力最测定值连续下降,即为肌肉疲劳,如果一次练习后连续儿天肌肉力量不能恢复,则疲劳程度较深。(2)肌肉硬度骨骼肌疲劳时不仅收缩机能下降,而且肌肉的放松能力也下降,肌肉硬度增加。肌肉硬度增加是由于运

6、动后骨骼肌持续性收缩所致,骨骼肌这种持续性收缩状态,可挤压毛细血管,使毛细血管压升高,影响血液循环,造成机体运动机能下降,影响机体恢复。判断肌肉硬度增加的方法冇2种:(1)自我感觉:运动后或笫2天,自我感觉肌肉酸胀、僵硬和疼痛,表明肌肉硬度增加。(2)肌肉硬度测试:将硬度计直于被测肌肉表面,使硬度计与皮肤表面贴紧,缓缓施加压力,硬度计数字显示盘上即可显示出压力的大小,连续测定3次肌肉放松状态下的肌张力,记录最小值,如果运动后肌肉放松状态下的张力增加,则表明肌肉的放松能力较差。(3)肌围一次长距离行走、

7、马拉松跑或长时间站立性工作,可引起下肢围度增加,这种肌肉围度的增加并不是由于运动引起肌肉蛋白质合成代谢增加,而主要由于重力作用,使下肢血液冋流受阻、下肢血液滞留及组织间液增多所致,应当同长期锻炼引起肌肉体积增加的良好效果相区别。在一次长吋间工作后,下肢围度的增加与疲劳程度成正比。(4)肌电图1.12心血管系统疲劳诊断对心血管系统疲劳的诊断。在上一步的基础上主要进行肺通气蜃与心输出量及心电图等的测试来确定是否已处于心血管系统疲劳的状态。处在这种疲劳状态一般表现在睡液PH变化;血液体位反射的变化;运动前后

8、尿蛋白和尿胆元的变化等。⑴心率心率的评估包括3个项目:①基础心率:比平时增加超过5〜10次'/min,则认为有疲劳累积现象。②运动中心率:可采用遥测心率方法测定运动中的心率变化,或用运动后即刻心率代替运动中心率。如果从事同样强度的定虽负荷,运动中心率增加,则表示身体机能状态不佳。③运动后心率恢复:身体疲劳时,心血管系统机能下降,可使运动麻心率恢复时间延长,可将定量负荷后的心率恢复时间作为疲劳诊断指标。血压体位反射人运动量锻炼示,植物性神经系统调节机能下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