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高二上学期期终质量评估历史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南阳市高二上学期期终质量评估历史试题含答案

ID:44191183

大小:117.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0-19

河南省南阳市高二上学期期终质量评估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河南省南阳市高二上学期期终质量评估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河南省南阳市高二上学期期终质量评估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河南省南阳市高二上学期期终质量评估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河南省南阳市高二上学期期终质量评估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南省南阳市高二上学期期终质量评估历史试题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河南省南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终廣量评估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冯天瑜、何哓明、周积明合著的《中华文化史》认为中华文明在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有着严实的外层包裹:“北方一戈壁、亚寒带原始森林围护,西北一沙漠、盐原、雪山橫亘,西南一高原壁立,东部和东南一太平洋一望无际”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进一步认为与中华文明外部闭塞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古埃及、两河流域没有阻碍异族入侵的天然屏障,古印度西北部、古希腊、古罗马北部低矮的山

2、口为北方少数民族大举入侵提供了方便,以至于导致文明的中断。这两则材料最合适解释A.中华文明的保守性B.西方文明的开放性C.中华文明的连续性D.中东文明的短暂性2、卡尔•雅斯贝尔斯在《人的历史》小说“人竭力想规划和控制事件的发展,第一次想恢复或创立一些称心的条件。思想家在盘算人们怎样才能够最好地生活在一块,怎样才能最好地对他们加以管理和统治。这是一个革新的时代。”这一“革新的时代”就是被中外思想家、史学家盛赞的公元前800年一一公元前200年的“轴心时代”,就是中国的春秋战国吋期,此吋期最能佐证卡尔•雅斯贝尔斯这一观点的历史现象是A.铁器发明B.百

3、家争鸣C.商鞅变法D.争霸战争3、《国语•齐语》:“六国Z时,贤才Z臣,入楚楚重,出齐齐轻,为赵赵完,畔魏魏丧。”材料主要反映出A.有无贤臣决定了诸侯国的命运B.贤能之士的去留与诸侯国命运攸关C.国家兴亡取决于国君能否用贤D.战国之吋士人择主而爭和自由流动4、《韩非子》:“势者,君之马也,无术以御之,身虽劳犹不免乱;有术以御之,身处佚乐Z地,又致帝王Z功也。”“君无术則弊于上,臣无法則乱于下,此不可一无,资帝王Z具也。”韩非子在此主要论述的是A.帝王治国手段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论证C.君臣矛盾解决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构思5、孟子沿看先师的

4、足迹,游说列国君主,告诫他们“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乐以天下,优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Z有也”。体现了他的A.民主思想B.民本思想C.德治思想D.兼爱思想6、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中把孔子“仁学”解构为“血缘、心理、人道、人格”四个依次递进、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战胜或消融其他学说,以至于最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究其原因与材料没有直接关系的是A.得利历代统治者的大力推崇、弘扬和政策导向B.孔子将维护血缘等级制度转化为人的道德口觉C.植根于人心深处最切近最亲密最本能最难摆脱的血缘观念D.从温情脉脉的原始人道到成贤成圣、人格完善的主观

5、努力7、《语录》20000余字,而“仁”字出现100多次,其内涵十分丰富,对不同层次、不同身份的人要求也不同,但也提出“仁”的底线,也是做人的底线。这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己欲立則立人,己欲达则达人C.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D.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8、《吕氏春秋》是战国晚期秦相吕不韦及其门人所著,其中有言:“物回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一一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Z众白也。夫取于众,此三皇五帝Z所以大立功名也。”以形象的比喻和历史根据道出其致思路径。下列认识推理正确的是①内容应属于纵横家

6、色彩②以博大的胸怀和开放的心态跨越流派界限③为统-后的秦帝国提供治国方略④反映了随着政治统一出现思想融合的趋势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史记》载汉初六十年,“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百姓歌颂:“萧何为法、頻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材料在实质上A.肯定了汉初全面推行仁政思想B.歌颂了萧何、曹参作为祖国的政绩C.认可并肯定了汉初的黄老思想D.从另一方面否定了秦崇法的治国思想10、汉武帝即位初年,专治《公羊春秋》的董仲舒应召对策汉武帝,得其赏识。他建议汉武帝“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

7、民以礼。”得到赞许和实行。这在本质上表明A.治国思想的选择与帝王的好恶紧密相关B.儒学进取有为的特征适合汉武帝好大喜功的个人品性C.汉初历来的政治制度将发生根本性转变A.汉初以来的黄老思想匕渐不适应补•会政治经济的变化11、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记载了1192年朱熹与陆九渊进行学术辩论的“鹅湖Z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材料反映了朱熹与陆九渊的重大差异是A.是否承认天理是宇宙本体B.是否注重品德修养C.对儒学研习的思路和方法D.是否受佛道

8、的影响12、程朱理学主张通过“格物致知”,以实现对外在“天理”的体认,王阳明则认为“天理”就在人心中,通过“致良知”即可恢复固有的“天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