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填埋污泥对废水中结晶紫的吸附性能研究[文献综述]

不同填埋污泥对废水中结晶紫的吸附性能研究[文献综述]

ID:441978

大小:3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08-02

不同填埋污泥对废水中结晶紫的吸附性能研究[文献综述]_第1页
不同填埋污泥对废水中结晶紫的吸附性能研究[文献综述]_第2页
不同填埋污泥对废水中结晶紫的吸附性能研究[文献综述]_第3页
不同填埋污泥对废水中结晶紫的吸附性能研究[文献综述]_第4页
不同填埋污泥对废水中结晶紫的吸附性能研究[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不同填埋污泥对废水中结晶紫的吸附性能研究[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环境科学不同填埋污泥对废水中结晶紫的吸附性能研究1.印染废水处理现状印染行业是工业废水排放大户,废水中主要含有纺织纤维上的污物、油脂、盐类以及加工过程中附加的各种浆料、染料、表面活性剂、助剂、酸碱等,废水主要来源于预处理废水(包括退浆废水、煮炼废水、漂白废水、丝光废水等)、染色废水、印花废水和整理废水[1]。印染废水具有色度深、碱性大、有机污染物含量高、水质变化大、和组成成分复杂的特点[2]。处理印染废水常用的方法大致分为三种[3-5]:①基于天然矿物质多孔材料吸附和膜分离技术的物理方法;②基

2、于胶体化学理论,采用混凝手段的化学方法;③利用微生物新陈代谢作用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的生物方法。1.1物理处理法物理脱色法主要有吸附法、萃取法、膜分离法[6]等。Saito等[7]用印度尼西亚稻草在ZnCl2活化下制备活性炭,再经过化学或加热处理得到表面改性的活性炭(SMAC),室温条件下SMAC对废水中的染料吸附较好;Mckay等[8]研究发现活性炭对藏红T和一种碱性染料的单层吸附容量分别为3910mg/g和1240mg/g,且染料的初始浓度、活性炭的粒径和搅拌速度对吸附效率有重要的影响。1.2化学处理法印染

3、废水脱色的化学方法主要有混凝法、氧化法、还原法、电化学法等。GaryA.Epling等[9]采用纳米TiO2与可见光光诱导漂白8种类型的15种染料,分析得到这8种类型染料的脱色顺序:靛蓝染料≈菲染料>三苯甲烷染料>偶氮染料≈喹啉染料>口占吨染料≈噻嗪染料>蒽醌染料。C.M.So等[10]用光催化氧化降解普施安红MX-5B偶氮染料发现:紫外光光照80min即可使染料矿化90%。1.3生物处理法我国对印染废水的处理方法以生物处理为主,其中好氧生物处理法占绝大多数。好氧法又分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2.污泥对印染废

4、水的脱色2.1污泥的特征4印染废水污泥按含有的主要成分来进行分类,分为有机污泥和无机污泥两大类。有机污泥的特性是有机物含量高,容易腐化发臭,污泥颗粒细小,往往呈絮凝体状态,相对密度小,含水率高,持水性强,不易下沉、压密、脱水,流动性好,便于管道输送[11]。无机污泥的特性是相对密度大,团体颗粒大,易于沉淀、压密、脱水,颗粒持水性差,含水率低,污泥稳定性好,不腐化,流动性差,不易用管道输送[12]。2.2污泥脱色机理污泥颗粒对染料分子的吸附有4个主要步骤:①染料分子由本体溶液向污泥颗粒的液膜或者边界层迁移;②液

5、膜扩散过程,染料分子由液膜向污泥颗粒的外表面迁移,此时污泥颗粒对染料分子的吸附速度与液膜扩散速度有关[13];③染料分子在污泥颗粒的微孔内扩散,微孔内扩散速度取决于组分在微孔中的流动性,与污泥颗粒微孔的构造、分布、结构等有关;④微孔内表面的吸附反应过程,微孔内的活性部位或表面对染料分子的吸附[14]。3.影响污泥脱色效率的因素3.1pH的影响pH值是影响活性污泥吸附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在适宜的pH值范围内,生物吸附才是行之有效的。王代芝[15]等人进行了对混凝沉降硅藻土吸附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废

6、水COD的去除率在pH值为6.5时达到最大,pH值继续增大时,废水中COD的去除率基本保持不变。pH值的改变对色度的影响不是很大。因为原水的pH值为6.5,所以在以下的试验过程中,不需要调节水样的pH值。3.2反应时间的影响反应时间是影响污泥对印染废水脱色性能的一个必要因素,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内,污泥对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能达到最佳。牟淑杰[16]等人研究了改性凹凸棒土的对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脱色率在40min时已经达到97.9%以上,随着反应时间的继续增加脱色率变化不明显。因此,实验的最佳时间取4

7、0min。3.3污泥加入量的影响污泥加入量即污泥质量浓度大小,由于污泥吸附发生在污泥吸附剂表面上,所以,吸附剂表面积越大,吸附作用越强。而污泥量越大就代表污泥表面积越大,则吸附性能就越好,对印染废水的去除效率就越好。李东[17]等人研究了纳米Cu2O/凹凸棒石黏土复合物在自然光下对模拟染料废水的脱色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脱色率随纳米Cu2O/凹凸棒石黏土复合物投加量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在投加量<5.0g/L时,不同含量Cu2O复合材料的脱色能力皆随复合材料的投加量增加而迅速变大;在投加量>5.0g/L后,不同含

8、量Cu2O的复合材料的脱色能力没有明显差异。3.4温度的影响4污泥吸附包含物理吸附过程和化学吸附过程,在最适合的温度下,污泥的化学活性达到最高,吸附效率达最佳。夏新奎、刘德汞[18]等人进行了酸化膨润土对印染废水脱色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升高温度是为了加快反应进程,从图4可以看出,温度从20℃升至50℃,脱色与COD去除率变化不大,这可能是酸化膨润土吸附与交换的热效应小所致,因此反应的温度应选择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