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思想作业

文化思想作业

ID:44198368

大小:30.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0-19

文化思想作业_第1页
文化思想作业_第2页
文化思想作业_第3页
文化思想作业_第4页
文化思想作业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化思想作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王学对中晚明社会的积极影响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生于明宪宗成化八年,卒于世宗嘉靖七年,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政治家。他所建立的以“良知”和“致良知”为主的理学体系被称为王学(又称阳明学)。本文中的“王学”是广义上的,兼指王阳明本人的学说及其各派弟子们的学说。王学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极特殊的地位,既有它积极的一面,也有它消极的一面。对王学的争议从其产生之时直至今日还未曾停止。木文不想参与这种是非的争论,仅是想从几个方面浅略的论述一下王学对屮晚明社会的积极影响。明代所采用的是典型的文官制度,但同时明代又是一个皇权高度集中与强化的

2、时代。皇帝的权力与欲望得不到制度上的限制,这就使的皇权与士人的儒家理想之间必然产生矛盾。虽然广大士人为了儒家理想而抗争的也不乏其人,但大都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其中方孝孺和解缙Z死最为典型。因此,在经历了洪武、永乐两朝Z后士人的人格与心态都呈现出了一种“疲软”的态势。再加上作为官方主要意识形态的程朱理学与科举考试相结合,逐渐背离了科举的目的,一方面使程朱理学日益教条化,另一方面使科举考试日益形式化。这两方面对当时的社会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它使广大士人的理想和现实Z间起了巨大冲突,知识与能力分离,思想也流于固执与偏激。在这种情况下世风,学风日

3、渐颓靡也就是必然的结果了。王阳明正是清醒的看到了当时的社会状况所以才大力倡导心学,希望能力挽狂澜“重新确立圣学的地位,再塑士人的儒家理想人格”。虽然王学最终并未挽iHl大明的颓势,但不可否认王学对明中后期社会的各个方面均产生了许多不可轻忽的积极影响。正是在王学的影响下明王朝这棵病入沉痫即将枯死的老树才又生出了许多新芽,展示出了一些新的生命迹象。王学修正了程朱理学的弊病对屮晚明世风、学风的改变产生了积极影响。明初把程朱理学作为唯一的官方正统思想來加以推行。洪武二年诏天下立学,定十二款,第一款规定:“国家明经取士,说经者以宋儒传注为宗,行文者以典

4、实纯正为主。今后务须颁降《四书》,《五经》,《性理》,《通鉴纲目》,《大学衍义》,《历代名臣奏议》,《文章正宗》及历代诰律典制等书,课令生员,诵习讲解,俾其通晓古今,适于世用。其有剽窃异端邪说,炫奇立异者,文虽工弗录/对程朱等人的神化和对其思想的强制性推行使的程朱理学日益僵化而失去了往昔的活力。人们的日常行为,科举考试等无不以程朱的标准为标准,这就造成了思想上的极度僵化守旧与教条主义。正如顾亭林所说:“人之言学者,必求诸语录。语录之书,始于二程,前此未有也。今之语录儿乎充栋矣诚如葛兆光在其《中国思想史》中所言“历史似乎有这样的惯例,大凡主流知

5、识与思想已经在权利的支持下成了垄断性的政治意识形态,作为考试的内容、升迁的依据,并与个人利益直接发生关系时,这种知识与思想会很快成为一些教条并很快的简化成为一种供人复述与背诵的内容。”人们只知道简单的复述与背诵语录,没有自己的见解不仅形成了因循守I口的学风而且也禁锢了思想。“尽管本来'理'字是'事物恰到好处'的含义,但这里却在理的美名掩盖下,开始具有使人的性情枯竭,约束人的生活的作用。程朱思想与科举的结合使一般学生都只把背诵程朱的语录、格言作为干取利禄的手段而不再去身体力行,使知行严重脱节。而统治者利用了理的教条来强化专制统治达到了以理杀人的

6、目的。阳明清楚的看到了程朱学说的弊端,指出这种只从册子上钻研,名物上考察,行迹上比拟的知行分离的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的腐朽学风造成了“知识愈广,而人欲愈强,才力愈多,而天理愈蔽”。“记诵之广,适以长其傲也;知识之多,适以行其恶也;闻见之博,适以肆其辩也;辞章之富,适以饰其伪也”。可见学风的僵硬腐化也引起了世风的虚伪矫情。阳明认为当时的学风以及与这种学风密切相关的腐朽颓废的世风已经到了“为日以久,何异于病革临绝之吋”的地步了。所以他希望能修正程朱的弊病而救治学风、世风的颓靡“所望以起死回生!”王学用来使程朱理学“起死回生”的主要理论有两点:一是针

7、对程朱烦琐的“格物致知”Z学提出了“致良知”、“其格物z学只在身心上做”的思想。二是针对程朱之学中知行严重脱节的弊病提出了“知行合一”之说。程朱的“格物致知”是要一物一物的去格尽天下之物,然后才能得到理,所谓“格物穷理”。显然这种方法过于烦琐,人的生命有限是不可能去格尽天下之物的。程朱的方法一般人是难以接受并实行的,而在国家强制推行的情况下又不得不去学习。于是许多士人就“外面做的好看,说的好听,却与心全不相干”流丁•虚伪的表面工夫了。阳明针对程朱的这种弊病而力图用一种重视'身心'修养的学说,以代替当时与封建社会的实际情况相脱离的'没溺辞章'、

8、'言行不一'的伪道学'。'某今说知行合一,虽亦是就今吋补偏救弊说,然知行体段亦本来如是,吾契但著实就身心上体履,当下便自知得。今却只从言语文义上窥测,所以牵制支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