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重点班)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详解】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重点班)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ID:44204783

大小:909.07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10-19

【详解】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重点班)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_第1页
【详解】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重点班)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_第2页
【详解】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重点班)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_第3页
【详解】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重点班)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_第4页
【详解】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重点班)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详解】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重点班)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321甲市可能是12求•④34死亡率A.西宁B.延安C.上海D.广州高二重点班开学考试地理试题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30题,每题1・5分,共40分)甲市2016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右图中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出生率41.2.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1.C2.A【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中的数据显示甲市具有"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然增长率〃的

2、特点,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越高的地区,自然增长率越低。综上比较分析上海最为合适。故C正确。2.甲市出生率为0.699%,死亡率为0.773%,结合图表数据,人口产生产类型与相符。故A止确。【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特征【名师点睛】人口增长模式:1、概念:又称人口在生产类型,反应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其人口增t处于不同的阶段,体现了人口增长由高岀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转变的过程。2、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凡是人口在两个地区

3、间的空间移动,均为人口迁移A.死V:率(%C.)B.参耳国际旅游活动属于人口迁移C.我国大学生赴美国留学属于人口迁移D.属于人口迁移范畴的,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000千米以上【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属于人口迁移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①跨越一定的行政界限;②时间较长,一般一年以上;③定居地的变更。故只有C项符合。考点: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概念。点评:本题难度低,适宜高一基础性测试,学生只要掌握人口迁移的基本条件,即可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下图为“相同降水量下的城市化前后地表径流过程曲线”,读图回答下列各题。①甲代表城市化前的地表径流;②乙过程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

4、;③甲的长期后果可能造成城市水荒④乙过程下渗量小于甲过程。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5.甲曲线的最大值提前于乙曲线的最大值的原因是A.天然调蓄能力强B.城市热岛效应C.下垫面透水能力好D.植被覆盖率降低【答案】4.D5.D【解析】试题分析:4.城市化后,地面硬化,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大,流量峰值高。甲曲线代表城市化后的地表径流,①错。乙过程下渗的水较多,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②对。甲的长期后果可能造成城市水荒,③对。乙过程下渗量大于甲过程,④错。C对。A、B、D错。5.甲曲线最大值提前于乙曲线最大值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化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涵养水源能力下

5、降,D对。天然调蓄能力减弱,A错。城市热胡效应不直接彫响径流,B错。地血硬化,下垫面透水能力差,C错。考点:城市化对地表径流的影响,主要原因。【名师点睛】城市化过程伴随着地面的硬化建设,地面硬化,导致地表水不易下渗,地下水补给减少,出现地下水莞。地表径流增加,径流峰值高。地面硬化,植被减少,涵养水源,滞留洪峰的能力下降,所以峰值11!现的早。读下图,a、b、c分别表示影响城市区位的气候、地形、河流因素,箭头方向表示条件越来越好。回答下列各题。6.从自然条件角度考虑,图中最容易形成城市的地方是A.AB.BC.CD.D7.下列各点中,与亚马孙平原城市兴起的自

6、然条件最吻合的是A.AB.BC.CD.D【答案】6.B7.C【解析】试题分析:5.从自然条件分析,适合城市发展的是地形平坦,气候温和,水源充足的位置。故选B。5.亚马孙平原,地形平坦,河流水源充足,但气候是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湿热,气候条件差,故选C。考点:城市自然区位因素【名师点睛】自然条件对城市的影响气候、水文、地形地貌、地质等自然地理条件通过影响人口分布影响城市的分布与发展。(1)气候因素气温和降水适中的地区人口稠密,有利于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中纬度沿海地区气候温暧湿润城市较多,例如世界上三大城市群的分布。(2)地形、地貌因素平原区有利于农业发展、人们

7、生活,平原区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因此中纬度平原地区人口和城市密集。但热带地区平原区气候过于湿润,不利于人们生活,人口稀少城市较少,例如亚马孙平原区。(3)河流因素河流的供水功能和运输功能对城市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有利,所以在河口、河流干支流交汇处、航道的起止点容易出现城市,世界上许多大河的中下游地区,河流入海口城市密集。(4)地质因素城市有许多高层建筑物,这些建筑物重量很大,城市用水经常大量开采地下水,因此城市要有比较稳固的地质基础,避免发生地质灾害。城市建设尽可能避开断裂带及地壳活跃地带。近来,一个词很热,它就是“广场舞”。一面是挥汗如雨、激情四起的

8、舞者,另一面是饱受折磨、不堪其扰的居民,甚至有些地方矛盾激化(近段时间出了一则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