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残损的手掌 赏析

我用残损的手掌 赏析

ID:44234099

大小:33.9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9

我用残损的手掌 赏析_第1页
我用残损的手掌 赏析_第2页
我用残损的手掌 赏析_第3页
我用残损的手掌 赏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我用残损的手掌 赏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摘要:《我用残损的手掌》是著名诗人戴望舒的一首代表性作品,诗中蕴含寓意深刻的意象以及诗人身为一个中国人对祖国未来的担忧,以及对于身处苦难中的同胞的同情,字里行间,表达出了诗人对于国家和人民的美好祝愿,透露出诗人对国家的赤子之心。关键词: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中国人爱国情怀(一)《我用残损的手掌》的写作背景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戴望舒在香港参加了抗日战争,同年,被日寇抓进监狱,遭受了非人的严刑拷打,诗人看到伤痕累累的身体,联想到正在遭受日寇侵略的祖国大好河山,心生爱怜与悲痛,欲心疼地抚摸惨

2、遭蹂躏的祖国,低吟无法迸发出诗人强烈的爱国呐喊和抗战之声,于是诞生了具有深远、痛楚、博大等风格的《我用残损的手掌》这篇爱国力作。(二)《我用残损的手掌》赏析诗歌第一部分情感基调比较低沉,开篇“残损”一词便引人思考,为何手掌是残损的,是受了什么伤害吗,以及为何会受到这样的伤害,“残损”一词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为后半部分的情感的转变和升华埋下了伏笔。“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视线由近及远,作者仅仅用了平常的“灰烬”、“血”和“泥”三个平常的意象,便形象地描绘出了遭受苦难后的家园的悲惨景

3、象,表达了作者对家园遭受灾难的悲痛之情以及对于侵略者深深的憎恨;“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该是”一次表达出作者对于家乡深深的怀念之情,家乡以前湖堤之上繁花如锦、嫩柳芬芳的美好与现在仅存“荇藻和水的微凉”以及灰烬、血和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反差更加深化了作者的痛与恨;“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新生的禾苗”、“那么细”、“那么软”表达出了作者对美好河山的爱怜之情,“......”,省略号虽然没有一个字,却起到了无声胜有声的作用,现在却只有蓬蒿,令

4、人痛惜。“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荔枝花本是那么的美好,但是却“寂寞”而“憔悴”,“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海洋本应活跃着渔民们忙碌的身影,但却不见一叶扁舟,唯余一片苦水,暗示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无闲情赏花,无余力捕鱼,表达出作者对于人民遭受苦难的悲痛与爱怜之情。诗歌第二部分情感变得明朗起来,作者“无形的手掌”掠过大地,沾染了血和灰,“只有那遥远的一角依然完整”,作者摸索到了“解放区”那遥远的一角,作者情绪陡然一变,变得激动和亢奋,因为那里“温暖、明朗、坚固而又蓬勃生春”,诗人感受到了他

5、渴慕已久的“爱”和“希望”,就像“爱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般充满温暖与生机,作者将那遥远的一角誉为“太阳”和“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手掌中的力量”喻示着中华民族的巨大凝聚力,不屈不挠,我们是外来侵略者无法侵犯的民族,终有一天,我们的民族会看到胜利的曙光。“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这两个比喻,体现了中国人民不会甘愿受敌人屈辱,将仇恨化为力量对日寇进行强烈地反击。留下无比坚定的必胜之心,只有打败日本法西斯,我们才能有尊严地活着和死去,中国才能屹立于世界之林。此句与祖国人民产生了共鸣

6、,它道出了每个中国人的赤子爱国情怀。(一)总结这首诗虚实结合,运用对比手法是最大的特色,将美好的回忆与支离破碎的现实进行对比,凸显对祖国的担忧,对人民的关心。整首诗的基调由消极晦暗转向积极希望,表现了作者对于新中国光明前景的坚定信念,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祝愿,真挚的爱国爱民情感穿梭于全诗,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意象与诗人情绪的完美地融为一体,诗歌前半部分气氛深沉、低落,诗歌后半部分高亢、激动,情感起伏波动,全诗荡气回肠,衬托出了诗人由担忧转变成对祖国取得胜利的信念之坚定,全诗将诗人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

7、系在一起吗,体现了诗人拳拳爱国爱民之心,令人动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