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人物探究

金庸小说人物探究

ID:44237391

大小:30.4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0

金庸小说人物探究_第1页
金庸小说人物探究_第2页
金庸小说人物探究_第3页
金庸小说人物探究_第4页
金庸小说人物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金庸小说人物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通读金庸的15部武侠小说,还会发现一个饶有意味的现象:其男主人公基本上都是无父的孤儿。宋伟杰在《金庸小说的成长主题与性别政治》一文中将这种生身之父的缺席方式分为了三种,即:(1)生身之父亦为精神之父,他们对于“子一代”基本价值观念的形成仍然颇具影响力,在“子一代”的成长历程中,恰如冥冥之中的见证者,构成一种“缺席的在场”。如陈家洛(《书剑恩仇录》)、郭靖(《射雕英雄传》)、胡斐(《飞狐外传》)、袁承志(《碧血剑》)等(2)带负面色彩的父一辈,因其(诈死或去世)退出,为“子一代”的独立成长提供了充分的机遇。如萧峰(《天龙八部》)

2、、慕容复(同上)、杨过(《神雕侠侣》)等(3)生身之父完全不在场,他们对于”子一代“的心灵历程全无所助,“子一代”是无父的孤零零的个体。如令狐冲(《笑傲江湖》)、石破天(《侠客行》)、韦小宝(《鹿鼎记》)金庸如此种爱于此种布局,并非没有他的原因。父亲的缺席,先使金庸小说在情节上避免了许多麻烦,主人公不用违背“父母在,不远游”的古礼,就可以无拘无束地孤身闯荡江湖。省略了对父子关系、家庭生活的描写,作者得以更集中地展现侠客们个人奋斗的精神、及现实中飘零无依的孤独感。更重要的一点是,“父亲”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含义深长的象征符号,它不

3、仅仅只是血缘、生理上的血脉联系,更涉及到“种族——民族——国家”观念,与武侠小说中的正邪观念。金庸小说中生身之父因各种原因的缺席带来了主人公个人身份的混杂,这突出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民族冲突下主人公个人身份认同的困境与悲剧(如杨康、萧峰、韦小宝),一是男性江湖世界中正邪两大阵营之间的矛盾(如杨过、段誉、令狐冲)。于是这种寻找父亲的行为从简单的血缘关系的界定、亲情上的归依变成了主人公对自身身份、生存境遇的困惑与思考,及在人生观、世界观上具有撕裂意义的自我价值取向的探索与反思,将主人公抛置于尖锐的民族矛盾与血腥的正邪斗争的漩涡中心。

4、这不仅体现在其对主人公的人生命运根本性的影响和改变,更重要的是在精神层面引起了主人公对自我及世界的重新审视和对自我人生道路不无痛苦的重新选择。下面我想就这前一方面,即生身之父缺席引起的民族冲突下主人公个人身份认同的困境与悲剧展开具体论证,并力图从金庸小说“寻找父亲”的表层叙事转入对其文本隐含的“文化寻根”的深层创作意图进行阐释,进而把握金庸小说创作前后期思想的演进。金庸、梁羽生等人的新派武侠小说,在继承中国古典文学的侠义传统时,也继承了中国文学中的演史传统。中国的“历史之传统”的发达,包含了复杂的民族心理特点。中国古代学术历来

5、讲究文史不分家,史及诗对小说创作的影响颇深,正如范文澜所言“汉族的传统文化是史官文化”,在某种意义上,中国小说的一大景观是小说对历史超越和突围的历史。“中国人的怀古之心,首先是基于对现实不满,从而到古史中去寻找理想的世界,无论是道家还是儒家,都觉得'先民'朴实有道,'先贤’明哲有道。从而可以借古鉴今、借古讽今。其次则是人们对古史之无知可以想象、创造、加工,按照自己的观念或心愿来装扮历史、包装历史人物、虚构历史故事。”金庸正是抓住大众的这种阅读心理,将大量历史引入小说,明写时代及历史背景,与历史人物攀亲带故,增强故事的真实性,让

6、读者觉得可信。广阔的历史空间为金庸笔下的各路英雄提供了一展拳脚的舞台,让江湖传奇人物参与影响历史发展的大事件。正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金庸开创出一种“江湖人物历史化,历史人物江湖化”的新叙事模式,将历史与传奇水乳交融地糅合在一起,从而也给他的作品提供了巨大的场面与画卷,表现出金庸小说特有的大气势、大眼界与大气魄。陈墨形容金庸小说“俗极而雅、巧极至真”,金庸小说是历史与传奇真假掺半的,用历史丰富了传奇,又用传奇揭示了历史,通过虚构人物介入真实的历史事件与历史环境来揭示历史本质,使历史、传奇“艺术化”在了一起,融

7、入了一种共同的历史悲剧的情境之中O如上文所述,金庸的武侠小说常常将虚构的武侠世界与真实的历史背景结合在一起,而纵观其15部作品,其历史背景多为外族入侵、民族冲突激烈的时代,将人物的活动空间设置于汉族处于弱势群体、异族处于强势宰制的错综复杂的历史境遇之中。如其处女作《书剑恩仇录》即以红花会群雄的反清事业为主线,其后的《碧血剑》、《射雕》三部曲、直至封笔之作《鹿鼎记》,均触及了满汉、汉蒙、宋辽等民族的复杂矛盾。因此由于其主人公生身父亲缺席引发的个人身份的“混杂性”,不仅导致了个人认同的举步维艰,还使主人公陷入了血缘关系和文化意义上

8、的困境。让我们从叙事表层上看一看金庸小说前后期主人公民族身份有怎样的转变,从而把握金庸“华夷之辨”思想转变的脉络。大致说来,金庸小说的创作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前期:《书剑恩仇录》(1955)《飞狐外传》(I960前后)中期:《神雕侠侣》(I960)《天龙八部》(1966前晚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