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的化学组成及研究

山楂的化学组成及研究

ID:44239973

大小:14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0

山楂的化学组成及研究_第1页
山楂的化学组成及研究_第2页
山楂的化学组成及研究_第3页
山楂的化学组成及研究_第4页
山楂的化学组成及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楂的化学组成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山楂的化学组成及研究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NORTHCOLLEGEOFBEIJINGUNIVERSITYOECHEMICALTECHNOLOGY文献综述课程名称: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设计时间:山楂的化学成分及研究概况贾琼应化1003100130070摘要:研究提取工艺对提取山横总黄酮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方法研究不同工艺条件对山楂黄酮提取效率的影响,确定最佳浸提工艺及相关工艺参数。结果:溶剂:70%乙醇;超声波频率:40kIIz;超声波作用时间:15mino结论:乙醇超声波提取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超声波作川时间短、纯度髙、得率高

2、、无需加热,剩余物无有害残留,可以综合利用。关键词:山楂;黄酮;提取Abstract:StudyonExtractionTechnologyfortheextractionofflavonecontentinIlawthorn'sinfluence-Methods:usingsinglefactorandorthogonaltestmethodtostudytheeffectofdifferentprocessconditionsonhawthornflavonoidsextractionefficiencyandtheinfluenee,todet

3、erminetheoptimalleachingtechnologyandtherelatedtechnologyparameters.Results:thesolvent:70%ethanol;ultrasonicfrequency:40kIIz;theeffectofultrasonictime:15min>Conclusion:ethanolultrasonicextractionmethodhastheadvantagesofsimpleoperation,shortactiontimeofultrasonicwave,highpurity,

4、highyield,noheating,noharmfulresidueresidue,comprehensivcutilization.Keywords:Hawthorn;flavono;extraction1山楂植物的概述山楂(Hawthorn)又称山里红、山楂果、山里红、红果、山梨等,为蔷薇科(Crataegus)植物。前两种习称“北山楂”,后一种习称“南山楂”。山楂、山里红主产河北、山东、河南、辽宁等省,多为种植[1]。野山楂主产江苏、云南、浙江,多为野生。北山植多为饮片,果肉厚,颜色为浅棕色,质硬,气微淸香,味酸甜。南山植果实球形或半球形,

5、表血多为棕红。在其顶端有圆形凹窝,基部有果柄或柄痕。南山楂果肉薄,气微弱,味酸涩。以片大,肉厚,核少者为最佳。山楂果多切成横切片或纵切片,果皮呈红色,具皱纹和白色小点,果肉深黄至浅棕色,中部横切片浅黄色果核,有的己脱落,极其坚硬,有的山楂片对见较短的果柄,气微香,味酸微甜。山植味酸,微温,归脾、肝经、胃,据文献报道[2],山楂具有以下功效:行气散瘀,消食健冒,用于肉負积滞,囚脱胀满,产后瘀阻,泻痢腹痛,瘀血经闭,心腹刺痛,瘀气疼痛等。焦山楂消食导滞作用强,常用于肉食积滞,泻痢不爽。山楂入药在我国有悠久历史,李时珍释其名日“山楂味似楂子,故亦名楂”,《

6、本草衍义补遗》载有“山楂”,《本草纲目》记载:此品“酸甘味温,消食积,补脾”,另外山植除生吃外,根据不同的要求有炒山楂、焦山楂等规格、不同制品功效各有侧重,山楂制品历來采用清炒法,其主耍忖的是不同程度地破坏部分冇机酸,从而降低酸度,减少刺激,现主耍采用糖炒山楂既可抑制其酸性,乂不降低有效成分[3]。山楂植物一般在年平均气温为2.5°C〜22.6°C,年积温为2200°C〜5100°C,无霜期在100天以上的地区均能栽培;山楂有非常发达的根系能从深层的土壤中吸收营养物质和水分:叶表面有厚且光滑的角质层,其具有反光作用,茎表面有口色的蜡质层不利于蒸发,因

7、此耐旱。能在海拔为100m〜1500m的沙岩、山坡和石灰岩等土壤贫瘠地区生长。山楂植物生命力旺盛、适应性强、易于管理,因此对于绿化荒山防止水土流失,发展林果生产具有重要意义[4]。2山楂的主要化学成分2.1黄酮类物质山楂的主要成分是黄酮类物质,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的药理作丿U。冃前,从山松中分离得到60余种黄酮类化合物,英主要廿元为:芹菜索(Apigenin)、山奈酚类(Kaempferol)、木犀草素(Luteolin)、牡荆素(Vitcxin)、删皮素类(Quercetin)及二氢黄酮类(Bi-hydroflavonoids)等。2.2有机酸类草酸

8、(Oxalicacid)、苹果酸(Malicacid)>枸椽酸(citricacid)、柠檬酸(Citri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