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基本操作技术-包烨华

针灸基本操作技术-包烨华

ID:44242545

大小:8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0-20

针灸基本操作技术-包烨华_第1页
针灸基本操作技术-包烨华_第2页
针灸基本操作技术-包烨华_第3页
针灸基本操作技术-包烨华_第4页
针灸基本操作技术-包烨华_第5页
资源描述:

《针灸基本操作技术-包烨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针灸基本操作技术一、进针法1、单手进针法:刺手拇、食指持针,中指指端紧靠喻穴,中指指腹抵于针身下段,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势用曲将针刺入,直至所需深度。适用于短毫针进针。2、双手进针法(1)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以左手拇指或食指的指甲切掐于所刺脸穴部位,右手持针将针紧靠左手指甲缘刺入皮下。多用于短针进针。(2)夹持进针法:即用严格消毒的左手拘、食二指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脸穴的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脸穴。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临床上也有采用插刺进针的,即单用右手拇、食二指夹持针身下端,使针尖需出2〜3分,对准脸穴的位

2、置,将针迅速刺入脸穴,然后押手配合将针捻转刺入一定深度。(3)舒张进针法:用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将所刺月俞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丿揄穴。(4)提捏进针法: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于捏起处刺入。适用于皮肤浅薄部位(如印堂、列缺)的进针。3、针管进针法二、针刺的角度和深度1、角度:(1)直刺90°(2)斜刺45°(3)平刺15。2、深度:年龄、休质、病情、部位三、行针基本手法1、提插法:是将针刺入喻穴的一定深度后,使针在穴内进行上、下进退的操

3、作方法。使针从浅层向下刺入深层为插;由深层向上退到浅层为提。至于提插幅度的大小,层次的冇无,频率的快慢以及操作时间的长短等,应根据病人的体质、病情和月俞穴的部位以及医者所要达到的目的而灵活掌握。行针基木手法2、捻转法:是将针刺入腌穴的一定深度后,以右手拇指和中、食二指持住针柄,进行一前一后的来回旋转捻动的操作方法。至于捻转角度的大小,频率的快慢,操作时间的长短等,应根据病人的体质、病情、和喻穴的特征以及医者所要达到的目的,灵活运用。四、行针辅助手法1、循法医者用手指顺着经脉的循行径路,在喻穴的上下部轻柔地循按的方法。2、弹法针刺后在留针的过程中,以手指

4、轻弹针尾或针柄,使针体微微振动的方法,以加强针感,助气运行。3、刮法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经气未至,以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抵住针尾,用拇指、食指或屮指指甲,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频频刮动针柄的方法。行针辅助手法4、摇法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将针轻轻摇动的方法。5、飞法针后不得气者,用右手押、食指执持针柄,细细捻搓数次,然后张开两指,一搓一放,反复数次,状如飞鸟展翅。6、震颤法针刺入一定深度后,右手持针柄,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捉插、捻转手法,使针身轻微震颤的方法。五、单式补泻手法1、基本补泻手法①捻转补泻:针下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者

5、为补法。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者为泻法。②提插补泻:针下得气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吋间短者为补法。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吋间长者为泻法2、其他补泻1.疾徐补泻2.迎随补泻3.呼吸补泻4.开阖补泻5.平补平泻复式补泻手法:1•烧山火2.透天凉六、留针与出针留针法:将针刺入脸穴并施行手法后,使针留置穴内。出针法:乂称起针、退针。在施行针刺手法或留针达到预定针刺目的和治疗要求后,即可出针。灸法操作一、艾灸(一)艾柱灸1、艾炷直接灸:将灸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的方法,称为直接灸。根据灸后有无烧伤化脓

6、,又分为化脓灸和非化脓灸。化脓灸(瘢痕灸)用黄豆大或枣核大的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施灸,局部组织经烫伤后,产生无菌性化脓现彖,能改善体质,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从而起到治疗和保健作用。目前临床上,常用此法对哮喘、慢性胃肠炎、发育障碍等疾病和体质虚弱者进行施治。2、艾炷间接灸:乂称间隔灸或隔物灸,指在艾炷下垫一衬隔物放在穴位上施灸的方法,称间接灸。因其衬隔药物的不同,又可分为多种灸法。其火力温和,具有艾灸和垫隔药物的双重作用,患者易于接受,较直接灸法常用,适用于慢性疾病和疮疡等。(隔姜、隔盐、隔蒜、隔附子饼灸)常用灸法(二)、艾条灸1、悬起灸:温和灸:施灸时将艾

7、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腌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2~3cm左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冇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10〜1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对丁昏厥、局部知觉迟钝的患者,医者可将中、食二指分张,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和防止烫伤。雀啄灸:施灸吋,将艾条点燃的-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血是像鸟雀啄食-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回旋灸:施灸时,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虽然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不固定,而是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施灸。艾条灸2、实按灸:太乙针灸

8、、雷火针灸3、温针灸: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