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法研究(精荐)

比较法研究(精荐)

ID:44244368

大小:88.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0-20

比较法研究(精荐)_第1页
比较法研究(精荐)_第2页
比较法研究(精荐)_第3页
比较法研究(精荐)_第4页
比较法研究(精荐)_第5页
资源描述:

《比较法研究(精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疆师范丸学法经学院研究生课程论文(2012至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课程名称:物权法年级:2012级专业名称:民商法研究方向:民法学生姓名:库德来提・瓦哈甫授课教师:顾华祥论文完成日期:2013年9月20日安乐死及其非犯罪化研究库德来提•瓦哈甫(新疆师范大学法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摘要:安乐死是一个复杂而又倍受争议的话题,因为它涉及法学、伦理学、医学、哲学、社会学等等。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对安乐死的争议之声从未断过且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大,对其研究分析和论证也越来越多。本文通过对安乐死定义和分类的归纳总结,对安乐死历史和现状及各方观点的描述,从不同学科对安乐

2、死的非犯罪化进行了分析论述,认为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境,对安乐死不宜非犯罪化。关键词:安乐死;非犯罪化;论争;理论分析一、安乐死的定义和分类(一)安乐死的定义1•西方国家对安乐死的定义安乐死是一古老的概念。虽然直到1605年,由弗朗西斯培根首创,英语屮才有euthanasia这个词用以指代“安乐死”,培根在其著作《学问之深化》中首次使用euthanasia-词,指为消除某人所经历的痛苦而以各种适当的方式导致的死亡,以使该人在其生命终结时能够带有尊严。在当代英语中,euthanasia意即:1•容易之死广或致使容易之死广之方法;2.使深受痛苦折磨的处于不可救助状态或患有不治之症的病人

3、或临终病人在无痛苦中死去的行为。2.我国对安乐死的定义患不治Z症的病人在垂危状态下,由丁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病人和英亲友的要求下,经医生认可,用人道方法使病人在无痛苦状态中结束生命过程。(二)安乐死的分类不同的学者,不通的国家对安乐死的分类不尽相同,本文总结出如下分类:1・自愿安乐死与非自愿安乐死这是根据病人对死亡的意愿所作的分类。所谓自愿安乐死是指病人在治疗当时主动要求安乐死。非自愿安乐死是指病人在患病当时无法表达自己的意愿,但在治疗前曾经要求以后安乐死或者根据他们的近亲属或者清醍时指定的代理人的意愿,对其实行安乐死。这种分类的意义在于,病人的自愿能够构成安乐死正当化的理

4、由?相比之下,非自愿安乐死比自愿安乐死的争议更大。2•主动安乐死(积极安乐死)与被动安乐死(消极安乐死)这是根据医生终止病人生命的行为方式所作的分类,所谓主动安乐死,是指医生以作为的方式,达到缩短病人生命的结果,如对病人施以致命性药物的注射。被动安兀死是指医生以不作为的方式使病人因为其疾病而产生口然死亡的结果,如对病人停止治疗。这种分类的意义在于,涉及他杀的主动安乐死是否具有正当价值?被动安乐死虽然属于自然死亡,但是否违背医生的救治义务?相比之下,主动安兀死比被动安兀死的争议更大。3・直接安乐死与间接安乐死这是根据医生的行为与病人的生命结朿之间的因果关系所作的分类。所谓直接安兀

5、死是指医生的行为是以直接致人于死为目的,如果实施该行为,必能终结该人的生命。间接安乐死是指医生的行为能够减轻病人的痛苦,但也具有终结人生命的风险与可能,也就是说,间接安乐死即使实施,医生的行为也只是诸多导致病人死亡因索中的一个,而并非唯一原因。实际上,直接安乐死与间接安乐死都屈于主动安乐死。这种分类的意义在丁,在直接安乐死中,医生对于病人的死亡持一种直接故意的状态,间接安乐死中,医生对于病人的死亡持间接故意,这种不同的故意状态决定了医生行为的可责性的大小,相比之下,直接安乐死比间接安乐死的争议更大。二、安乐死的历史和现状(一)安乐死的历史安乐死的理论和实践可谓古已冇Z。在西方,

6、冇些原始部落为了其整体的生存和健康强盛,常把病人、老人击杀或埋葬,以此来减少病弱者的痛苦和部落的负担。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医生延长那些最终仍不免死亡的危重病人痛苦是不合伦理的,并赞同不堪忍受病痛折磨的病人自己结束生命。斯巴达人为了保证士兵的健康和战斗力,也有处死有先天疾病或生理缺陷之新生儿的习俗。在东方诸国,尤其是受佛教影响的地方,崇尚人自然的死亡,“圆寂”、“坐化”等就是佛教徒追求的死广方式。我国敦煌冇一幅唐吐蕃时期“自行诣死”的壁画,描写一位老者在寿命将终时自行到坟墓中安详地辞别人世,这可视为我国较早时期的安乐死思想。但是,由于安乐死违背传统的伦理观念,并与传统的医学理

7、念和死亡概念和冲突,口杀和他杀的界限也因此而趋于模糊,故安斥死的思想和行为也普遍地无法得到法律的支持。在西方,启蒙吋代的到来宣告了传统社会走向式微的开始,个人对于自己生命和口由的把握与张扬迅速拓显至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于是口十七世纪起,具有现代意义上的安乐死思想便应运而生了。于此同时,由于现代生物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一部分濒危病人的生命可以在人工干预下长吋间地、极其痛苦地予以延长。这极大地激化了医学伦理中的一对固有矛盾——延长病人的生命与解除病人的痛苦。有关安乐死的病例和讨论不断涌现,终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