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9届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8.05)

语文卷·2019届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8.05)

ID:44247073

大小:50.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0-20

语文卷·2019届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8.05)_第1页
语文卷·2019届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8.05)_第2页
语文卷·2019届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8.05)_第3页
语文卷·2019届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8.05)_第4页
语文卷·2019届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8.05)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卷·2019届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8.0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科试卷命题人:宋涛校对人:孙晓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

2、文字,完成1~3题。谁是叙述者?根据一般的常识,叙述者就是那个讲故事的人。基于这一点,过去人们常常把一篇小说的叙述者和它的作者等同起来。例如,人们通常把《祝福》中的第一人称叙述者“我”看作是鲁迅本人。其实,叙述者与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作者并不是一个人。有时,在一个叙事文本中,我们可以同时发现几个叙述者,这几个叙述者的面貌各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要确定那一个是作者几乎是不可能的。如英国作家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就是如此。另外,在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中,可以有完全不同的叙述者。例如阿城的《棋王》和《孩子王》都是采用第一人称叙

3、述,但叙述者却完全不同。即使叙述者的价值观念、情感倾向与我们了解的作者的情形大致相同,我们也不应当贸然把二者等同起来。正如M•比尔兹利所说:“文学作品中的说话者不能与作者划等号,说话者的性格和状况只能由作品的内在证据提供,除非作者提供实在的背景或公开发表声明,将自己与叙述者联系在一起。”但即令如此,说话人也不是作者,而是“准作者”或最好称之为“作者-叙述者”。叙述者也不是“隐含作者”。在叙述中,隐含作者的位置可以说介于叙述者和真实的作者之间,如果说现实中的作者是具体的,那么所谓隐含作者就是虚拟的,它的形象是读者在阅读

4、过程中根据文本建立起来的,它是文本中作者的形象,它没有任何与读者直接交流的方式,它只能通过作品的整体构思,通过各种叙事策略,通过文本的意识形态和价值标准来显示自己的存在。隐含作者与真实作者的区别在于,同一个作者可以写作两部甚至更多的作品,每一部作品都包含着一个隐含作者。例如菲尔丁便在几部作品中分别创造了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各不相同的几个隐含作者。另外,在现实中,一部作品可以由几个作者共同创作,但一个文本的隐含作者却永远只有一个。最确切的显示隐含作者存在的是对“不可靠的叙述者”的辨识,我们如何来确定文本中的某些叙述是不可

5、靠的呢?判断的依据就是看它是否与隐含作者的价值观念发生冲突,如果发生冲突,叙述者的态度就是值得怀疑的。《红楼梦》三十四回,王夫人在午睡时发现金钏儿与宝玉调笑,于是抽了金钏儿一耳光,同时不顾金钏儿的苦苦哀求,将她逐出大观园,一场风波过后,叙述者评论道:“王夫人固然是个宽仁慈厚的人,从来不曾打过丫头们一下子,今忽见金钏儿行此无耻之事,这是平生最恨的,所以气忿不过,打了一下子,骂了几句,虽是金钏儿苦求,也不肯收留,到底唤了金钏儿的母亲白老媳妇儿领出去了。”这段话读起来几乎是在为王夫人辩解,他的天性是宽厚仁慈的,她打了丫头并

6、将其撵走,是因为金钏儿与她儿子调情,触犯了她“平生最恨之事”,但我们通过叙述分明看到,此事原本是宝玉先带头的,而王夫人当时只是在假寐,她完全听到了金钏儿与宝玉之间的全部对话,完全了解事情的真相,但她仍然不发慈悲,因此尽管叙述者为王夫人辩护,我们依旧感到王夫人是不公正的,叙述者对王夫人的赞誉也是不可靠的,不足信的。那么是谁有意识地做出这种叙述安排,是谁引起我们对叙述者态度的怀疑呢?这个人就是小说的隐含作者。(摘编自罗钢《叙事学导论》)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坎特伯雷故事集》中有若干个叙述者,

7、《棋王》和《孩子王》的叙述者也完全不同,要确定哪个叙述者是作者,只能由作品的内在证据证明。B.即便从小说作品中读出的那个叙述者恰如我们所了解的作者,也不能认为那个叙述者就是作者,除非作者自己公开声称。C.叙述者可以通过与读者直接交流的“叙述”行为较为明显地显示自己的存在,而隐含作者显示自己存在的方式则要复杂得多。D.正如在一部叙事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甚至多个叙述者一样,在一部叙事作品中也能存在一个或多个隐含作者。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主要采用例证法将“叙述者”与“作者”作以区别,

8、否定了将“叙述者和它的作者等同起来”的说法。B.文章第二段主要采用比较法阐明什么是“隐含作者”,“隐含作者”既不是“作者”也不是“叙述者”。C.文章第三段通过对《红楼梦》三十四回中故事的分析,证明隐含作者存在的方式是通过与叙述者“闹矛盾”来暗示某些叙述不可靠。D.文章中“叙述者”“不可靠的叙述者”“隐含作者”“作者叙述者”等概念相互联系、交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