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龙牛研究进展

独龙牛研究进展

ID:44250038

大小:8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20

独龙牛研究进展_第1页
独龙牛研究进展_第2页
独龙牛研究进展_第3页
独龙牛研究进展_第4页
独龙牛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独龙牛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靳疆农业大学课程堆文题目:大额牛的研究进展姓名:热伊莱•阿不都海力学院:动物科学学院专业:动物科学班级:动科(103)班学号:103531337成绩:指导教师:艾海提职称:教师2012年6月28日新疆农业大学教务处制大额牛姓名:热伊莱•阿不都海力指导老师:艾海提摘要:大额牛(bosfrontalis)在我国又称独龙牛,是一种半野生的珍稀牛种。木文较系统地介绍大额牛的外貌,生活习性,起源、繁殖特点、生产性能与杂交利用、痰病调查、迁地保护、饲养管理等研究进展,提出我国独龙牛保护、利用小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和建议。关键词:大额牛,外貌,生活习性,起源。大额牛JBosfr

2、ontalis)仅分布于我国云南省西部高黎贡山的独龙江和怒江流域,以及印度的阿萨姆邦、东孟加拉、不丹和缅甸北部钦邦海波1500m以上的山区,是一种半家养半野生的珍稀动物。大额牛又称之为独龙牛,“独龙牛”一词来源于傑傑语“曲阿尼”,汉译为“独龙牛”,独龙族语将独龙牛叫为“阿布”,为体大有野性Z意。目前关于独龙牛方面的研究报道国内外主要集中在起源和系统分化、肉质、生物学特征、资源保护和利用、繁殖特性等方面,营养、瘤胃微生物区系组成、繁育新技术方而也先后开展了一些研究[⑷,1•大额牛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外貌特征:从外观看⑵,大额牛体质结实。结构匀称,呈长方形,体格大小适

3、中。从颈、耆甲到背部形成弧形隆起,到背腰部至荐尾部较平缓,酷似“鱼背”。体形介丁水牛和耗牛Z间;大额牛被毛为黑色或深褐色,大多数四肢下部(腕关节和附关节以下)为白色,俗称“白袜子”,少数为青灰色。根据白毛在牛身上分布的部位,可分为“一片”(四肢下部白)、“二白”(四肢下部和头、颈部白)、“三白”(四肢下部、头部和尾尖白)和“全黑”4种;头部为重型头,额宽而平或微凸,近似三角形或梯形,面部短窄。两耳中等大小,常直立或水平,耳内毛呈棕色或灰白色。四肢短而冇劲,蹄小而结实。尾巴较短,行走或发情时常处于半扬状态。公牛阴囊和母牛乳房发育比较紧凑,以适应从林生活⑷。身体结构或

4、体型特征对肉用动物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冋。生活习性:大额牛好动喜游走,季节迁移叫性喜群栖,合群性好,公牛好斗,母牛间争斗少;觅食力强,食谱广泛,以竹叶、灌木等为主,可谓“吃百草,疫病少,身体健”;酷爱舔盐,人易接近;昼间活动,夜间休息,夏天绝大多数牛有午休习惯,气温越高则休息时间越多;生性爱干净,排粪排尿时前肢直立,后肢半蹲姿势,不易被粪便玷污;理毛次数多,时间较长,以保持其身体的卫生。母牛在产犊前,离群单独活动。2.大额牛的分类和起源大额牛的外型和野牛相似,过去不少动物学家把它误认为是印度野牛(Qosgaurus)的家养型。一直到1968年Wallker才把它单独为

5、方os屈中的一个种。我国1978年才发现大额牛。曾养志等(1979)报道了大额牛的描述和染色体研究结杲⑷。单祥年等(1980)首次对雌雄各1头大额牛的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额牛(bosfrontalis)染色体的数口、形态、结构均不同于黃牛(bostaurus}和野牛{bosgaurus},三者染色体数目(2n)分别为)58、60和56条,在常染色体屮黄牛没冇近屮着丝点染色体,野牛有两对,而大额牛冇一对;三者的性染色体均为近中着丝点染色体,染色体的臂数相等,均为62条⑷。因此认为大额牛不是野牛的家养型,也不可能是野牛和黄牛的杂交后代,而是/ms属的一个种,与

6、Wallker获得一致结果。雷初朝等⑹认为黃牛的性染色体I为亚屮着丝点染色休,而1染色休存在明显的多态性,有中、亚中和近端着丝点染色体。北方黄牛多为屮部和亚屮着丝点染色体,南方黄牛多为近端着丝点染色体,屮原黄牛三者均有。关于大额牛的起源单祥年等⑸认为,黄牛、大额牛和野牛常染色体近中着丝点染色体数量分别为0、1对和2对,正好依次相差1个罗伯逊易位,据此推断大额牛的进化路线可能为:(1)由黄牛的两对末端着丝点染色体通过着丝点融合而形成大额牛的一对近屮着丝点染色体;(2)由野牛两对近屮着丝点中的一对染色体通过着丝点的断裂而形成大额牛的核型⑷。兰宏等⑴以mtDNA限制性内

7、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技术分析了15头云南黄牛、2头黑片花奶牛和1头大额牛公牛的mtDNA多态性,结果表明mtDXA云南黄牛有两种类型,两者频率分别为33%和67%,黑白花奶牛与云南黄牛相同,而大额牛的nitDNA的限制性类型与瘤牛相同,从而推测云南黄牛可能有两种起源,即普通黄牛起源和瘤牛Jbosindicus)起源口]。而大额牛的起源与瘤牛有密切关系,可能是雄性野牛和雌性瘤牛杂交的后裔,因为大额牛的mtD7A与瘤牛和同,野牛的Y染色体与大额牛和同「Winter等⑻也认为大额牛是野牛和瘤牛的杂种C81o王兰萍等人(2009)[9]采用PER直接测序法测定我国大额牛13个

8、个体的线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