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淡化研究论文

海水淡化研究论文

ID:44250602

大小:36.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0-20

海水淡化研究论文_第1页
海水淡化研究论文_第2页
海水淡化研究论文_第3页
海水淡化研究论文_第4页
海水淡化研究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海水淡化研究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海水淡化研究论文一.全球水危机1世纪将是水的世纪。20世纪初,国际上就有”19世纪争煤、20世纪争石油、21世纪争水”的说法,第47届联合国大会更是将每年的3月22口定为”世界水口”,号召世界各国对全球普遍存在的淡水资源紧缺问题引起高度警觉。从全球范围来看,根据联合国统计,全球淡水消耗量20世纪初以来增加了约6-7倍,比人口增长速度高2倍,全球目前有14亿人缺乏安全清洁的饮用水,即平均每5人中便有1人缺水。估计到2025年,全世界将有近1/3的人口缺水,波及的国家和地区达40多个,中国是其中之一。中国被联合国认定为世界上13

2、个最贫水的国家之一。我国淡水资源总量名列世界第六,但人均甘有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4,位居世界第109位,而且水资源在时间和地区分布上很不均衡,有10个省、市、自治区的水资源已经低于起码的生存线,那里的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不足500立方米。目前我国有300个城市缺水,其中110个城市严重缺水,他们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西北和沿海地区,水已经成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2010年后,我国将进入严重缺水期,有专家估计,2030年前中国的缺水量将达到600亿立方米。因此,为保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淡水资源问题的解决己迫在眉睫。一.解

3、决水危机的途径一海水淡化地球表面的2/3被水覆盖,可谓水资源极为丰富,但地球上水的总储量中97%是咸水(包括海水和苦咸水),在余下的3%的淡水中,又有7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冰川、冰雪。人类实际可利用的淡水只占全球水总量的0.7%,而且大部分属于不可再生的枯竭性地下水。解决淡水紧缺问题有很多途径,核心原则是”开源节流”,地表水资源较丰富地区,可建蓄水工程;地表水资源贫乏地区,可实施跨流域调水;海水和苦咸水淡化;此外还有废水利用、治理水污染、节约用水等。“开源”方面,在我国,地下取水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为此几十年来兴

4、建了一批人型蓄水工程和跨流域调水,并大力提倡和推动污水回用和水的再利用。但兴建新的蓄调水工程,投资比过去大大增加,而跨流域引水则随着调水距离越来越远,调水成本越来越高,加上被引水地区的环境危害和间接经济影响以及引水的质量问题,远距离调水的传统办法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而最为关键的是,这些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增加淡水资源的总量,我国淡水紧缺的问题依然十分严峻。我国海岸线的总长为32647公里,被列为海洋大国,而口沿海和中西部地区拥有极为丰富的地下苦咸水资源,在地下取水和跨区域调水受到越来越多的条件限制的情况下,开发利用海水和苦咸

5、水资源,进行海水淡化就成为开源节流、解决我国淡水紧缺的一条有效的重要战略途径。而且,发展海水淡化技术,向大海要淡水也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共识。一.海水淡化技术及发展1.海水淡化方法海水淡化,亦称海水脱盐,是通过装置和设备除去海水中盐分并获得淡水的工艺过程。海水淡化的方法可分为蒸馆法和膜法。海水淡化的蒸镭法主要有:多级闪蒸(MSF)、低温多效(LT-MED)和压汽蒸馆(MVC)三种技术。前两种技术主要采用蒸汽作热源,多与电厂结合、抽取透平的乏汽制造蒸憎水。压汽蒸倔技术是利用热泵蒸发技术,它仅使用电能,应用对象主要是没有热源的

6、岛屿地区。膜法主要指反渗透技术,它利用半透膜,在压力下允许水透过而使盐分和杂质截留的技术。海水淡化是当今世界竞相研究的高新技术,美、法、日、以色列等国的技术已经非常发达,而但已形成海水淡化产业。我国的海水淡化技术研究始于50年代,经过40多年的发展,也培养和锻炼了自己的海水淡化专门人才,组建了一些专门科研开发机构,在蒸憾淡化、反渗透两大技术领域,经过几个五年计划的攻关,多项工程的实践,已具有较丰富的经验。但由于人们对海水淡化的认识不完全,国家经费投入少,使这项技术不能得到很快地发展。.海水淡化的能耗与成本在海水淡化技术已成熟

7、的今天,经济性是决定其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在国内,”成本和投资费用过高”,一直被视为是海水淡化难以大胆使用的主要问题,但实际上这是一个”认识”问题。冃前世界上常用的淡水取用方式主要有地下取水、远程调水和海水淡化三种。开采地下水作为一个重要的开源措施,工程量小、成本低,这是很吸引人的优点,但地下取水受资源条件限制很大,而口许多地区多年来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已形成地下漏斗,造成房屋倾斜,甚至导致了海水倒灌等环境危害,地下水的开采已经受到制约。远程调水,目前并没有把工程投资费用以及被引水地区的间接经济损失计算在内,仅以日常运行费用

8、、管理费计算其成本,这与真正成本相差很大。其实引水工程,除了巨额的投资之外,还要占用大量耕地,还存在被引水地区的环境危害等问题。如引黄济青工程,片地达6.2万亩,还会造成黄河断流、植被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而生态环境的破坏在经济上是难以估量的。80年代实施的引滦入津工程,时至今日每立方米成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