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的类词缀研究

汉语的类词缀研究

ID:44251777

大小:2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0

汉语的类词缀研究_第1页
汉语的类词缀研究_第2页
汉语的类词缀研究_第3页
汉语的类词缀研究_第4页
汉语的类词缀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汉语的类词缀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汉语的类词缀研究09对外汉语090110021江敏汉语语素可分为词根和词缀,派生构词法也是汉语构词法的组成部分,关于这一点汉语语法学界早己取得了共识。此外当前比较一致的意见是汉语中除了一些典型词缀如“老”、“子”、“阿”、“第”、“初”等,还存在着所谓的“类词缀”,但关于“类词缀”的定义缺乏比较明确的标准,以至于其范围有过度泛化的趋势,甚至造成“类词缀”与词根界限模糊,大有颠覆汉语传统构词法理念之势。不少人都以此提出汉语词汇“呈现出词缀化的倾向”。《现代汉语》(黄廖本)认为词缀就是“加在词根上表示附加意思的语素”,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即何为“词根”,何为“附加意

2、义”。一般认为词根是词的词汇意义的主要承担者,表示词的基本意义。这样看来“附加意义”应该是做为与“具体词汇意义”相对的概念提出来的,那么它所指的词缀就是在词语中没有明确的词汇意义,而只起了构词的作用的语素。这样的定义明显是比较粗疏的。因为以此作为判定词缀的标准,那么有些合成词中的词根语素也有可能被包含在内。如偏义复词国家、质量、忘记、动静等,在漫长的词义演化过程中,其后一个语素的己经完全不能体现该词的词汇意义,或者说它们已经失去了原有的词汇意义,而只是在构词中起辅助语咅的作用。那么我们是不是该rti此认为这些词中“国”、“质”、“忘”、“动”是词根,而“家”、“

3、量”、“记”、“静”等是词缀呢?很显然,这样的结论是错误的,我们都知道它们并非词缀。也就是说这样的词缀定义是有失严密的。许多学者都意识到了这一点,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了不同的确定词缀的标准。如韩陈其先&在他的《汉语词缀新论》中提出了羡馀性标准,他说:“汉语在词、短语、句子这三个层级上都存在着程度、性质不尽相同的羡馀现象,这种羡馀现象往往可以用“缀”这个术语表示,在复音词这级单位屮表现为“词缀”,在短语这个层级上表现为“语缀”,在句子这个层级上表现为“句缀”,汉语词缀便是附缀于词根的游离性或半游离性语素或为显性羡馀成分,或为隐性羡馀成分;杨锡彭先生在他的文章《关于

4、词根语词缀的思考》中则以意义虚实、是否定位和是否标记词性作为判定词缀的标准;朱亚军先生在他的《现代汉语词缀的性质及其分类研究》一文中从位置的固定性、词义的类属性、构词的能产性、结构的粘附性、语音的弱化等五个方面探讨了汉语词缀的一些特点,其中有不少真知灼见,但有的观点也有矫枉过正之嫌。标准过简难免缺漏,标准过多容易流于繁复,甚至造成有的标准之间相互对立。随着类词缀问题研究的深入,有的学者把“吧”类词语中的“吧”作为类词缀,例如:陶吧、布吧、画吧、书吧、网吧、玻璃吧、玩具吧、射箭吧等。我们认为送侗题值得商榷。“吧”是否是类词缀分析“吧”是否类词缀,必须弄清楚什么是类

5、词缀以及类词缀有什么特征,这是分析“吧”是否类词缀的前提。吕叔湘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最早提出类词缀这一概念:“汉语里地道的词缀不多,……有不少可以算是前缀或后缀,然而还是差点,只可以称作类前缀或类后缀。”吕叔湘先生还指出了称为类词缀的原因:“他们在语义上没有完全虚化,有吋候还以词根的面貌出现。”可见,类词缀是由词根向词缀过渡的阶段,语素义逐渐虚化但并不彻底。类词缀是对变化中的语素进行分析的结果,反映了语言的渐变性规律,数量难免不统…,特征描述也不尽一致。但归纳各家的观点,关于类词缀的特征,我们仍然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共识:第一,语素意义的大部分虚化性。意义的虚化

6、是指体现在语义中的概念义逐渐消失的一种现象,意义逐渐空灵,市实到虚。这是判断一个语素是否类词缀最重要的原则。第二,构词的定位性。定位性是指类词缀往往是定位语素,在构词时位置是固定不变的。例如“现代化,工业化、一体化、扩人化、标准化、整体化中的”化“在构词时固定在词的末尾。第三,构词的类化性,也可以称为标志词的趋向性。类词缀在构成新词时有直接标志词性的作用。同一类词缀构成的词具有相同的词性,上例中”现代,匸业、-体、标准、整体是名词,扩大是动词。但与“化”组合后都成了动词。能产性是词缀的显著特征。类词缀作为词根向词缀过渡的阶段,往往也产生同语索构成的词,在产生新词

7、的过程中和各个词的比较中,才能分析语素变化及功能意义,只有通过“量”的积累才能产生“质”的变化,只就个别的例子和单个词,并不能判断语素义的变化情况。所以,能产性也是类词缀的一个重要特征。根据这一标准我们说笫二类外來语素也不能称作“类词缀”。因为他们他多都是“有来历”的意义并不虚。如“吧”译自英文bar,bar的本意是木条,由于酒吧吧台前用木条做成座位,后来就川bar隐喻酒吧了。“吧”被引进入汉语后产生了一系列的词「网吧”“茶吧”“话吧”“书吧”等等。如前所述,赵元任先生(1968)就指出,这些从外文翻译过来的词头或词尾,跟别的主从复合词的中心其实没有什么两样,只

8、不过它们在外文中木來是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