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地理规律和原理,提高解题能力

牢记地理规律和原理,提高解题能力

ID:44252578

大小:32.1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0

牢记地理规律和原理,提高解题能力_第1页
牢记地理规律和原理,提高解题能力_第2页
牢记地理规律和原理,提高解题能力_第3页
牢记地理规律和原理,提高解题能力_第4页
牢记地理规律和原理,提高解题能力_第5页
资源描述:

《牢记地理规律和原理,提高解题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牢记地理规律和原理,提高解题能力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原理是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规律和原理既能指导实践,又必须经受实践的检验。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我们耍认识规律并掌握规律,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地理学是一门科学,故其有自身的规律。因此,同学们应该学握地理学中的规律和原理,牢记地理规律和原理,以提高解题能力。那么,地理学屮都包括哪些规律和原理呢?梁进社在《地理学的十四大原理》(2009年06月《地理科学》)中提出了区位选择与放弃、区位选择是一种空间优化、差异性的度

2、量和解释受到尺度和规模的影响、热力差异是地表差异的基础等十四大原理。胡兆量在《地理学的基本规律》(1991年4月《人文地理》)中表述了地域分异规律(包括地理环境的纬度地带性规律、经度地带性规律和垂直地带性规律)、地域综合规律(包括地理环境的距离衰减规律、地理环境的区域系统规律)和地域发展规律(包括地理环境周期性发展规律、人地关系发展阶段性规律、城市发展规律等)三大规律。在高中阶段,同学们应该掌握的地理原理和规律主要包括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与季节变化规律,地球公转速度分布规律,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3、,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规律,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世界降水分布规律,全球气温水平分布规律,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海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世界钢铁工业分布演变规律,等等。下面主要讲解一下地球公转速度分布规律、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规律和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规律。1•地球公转速度分布规律开普勒第二行星定律指出,行星的向径(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因此,在近日点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如图1所示,地球位于近日点这一位置的时间是1月初。1月初地球距离太阳

4、最近。在近日点这一位置上地球的公转速度较快。地球位于远日点这一位置的时间是7月初。7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远。在远日点这一位置上地球的公转速度较慢。2.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规律如图2所示,从春分日到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白昼逐渐变长,黑夜逐渐变短。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从夏至日到秋分日,北半球昼长夜短,但白昼逐渐变短,黑夜逐渐变长。从秋分日到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白昼逐渐变短,黑夜逐渐变长。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从冬至日到春分日,北半球昼短夜长,但白昼逐渐变长,黑夜逐渐变短。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

5、平分,昼夜等长,都为12小时。3•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规律太阳直射的范围是23°26,N~23°267S。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南北回归线Z间往返运动的周期是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如图2所示。【例】图3为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当太阳直射点由点b向点c移动时,下列关于地球公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越来越慢B.越來越快C.先变慢后变快D.先变快后变慢2•当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这一天时()A.全球昼夜平分B.南极圈岀现极夜现象C.北极出现极夜现象D.北半球昼短夜长解

6、析:木组题利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图考查地球公转速度和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规律。第1题,当太阳直射点位于b点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间是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当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时,太阳直射赤道,时间是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在图1中,地球位于近日点这一位置的时间是1月初。1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近。在近日点这一位置上地球的公转速度较快。地球位于远FI点这一位置的时间是7月初。7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远。在远日点这一位置上地球的公转速度较慢。因此,当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即移动轨迹为:夏至日一7月初一秋分日)时

7、,地球公转速度应该是先变慢后变快。故选项C正确。第2题,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的时间是春分日(3月21日前后)。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昼夜等长,都为12小时。故选项A是止确的。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故选项B是错误的。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故选项C是错误的。北半球昼短夜长的时间是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到春分日(次年3月21日前后),但不包括秋分日和春分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