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专业剖析报告

机制专业剖析报告

ID:44253509

大小:274.46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10-20

机制专业剖析报告_第1页
机制专业剖析报告_第2页
机制专业剖析报告_第3页
机制专业剖析报告_第4页
机制专业剖析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机制专业剖析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辽河石油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剖析报告系别:机电工程系专业负责人:苏建新日期:2010年2月23日第一部分专业基本情况一、专业概况(-)专业背景1•社会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将其制造业向中国转移,我国止在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而我国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世界制造业基地”的特征日趋明晰。我院所处的辽河三角洲,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辽河油区,装备制造业正在迅速崛起。同吋,加工制造版块也已成为辽河局U!大主营业务版块之一,其中,钻机及配套装备制造,开发

2、中高压锅炉、压力容器、开发海洋钻采平台及配套设备、拓展海洋船舶制造领域、风能发电设备制造、电动液压储能通井机制造、稠油热采装备及工具制造,石油专用钻采特车制造、石油套管、钻杆、钻头等钻井加工、修井、井下、测井工具制造等作为重点装备制造项目,急需大量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高技能人才。制造业已成为经济发展中贡献最大的产业部门。2.产业背景我国机械制造业以及整个行业的崛起,迫切需要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数控机床、加工中心、自动生产线等自动化程度高的设备应用越来越广泛,原来传统制造业已不能适应现代化生产的

3、需要。因此,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就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必然产物。3.职业、行业背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是结合机、电两大方面内容最紧密的综合工业技术,具有实用能力强,应用广泛的特点,是企业中岗位需求量最大、最容易就业的专业。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及机电产品的多样化、市场的繁荣、性能价格比的优化等推动着机械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企业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为此,发展与先进制造业相关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与之相适应的生产第一线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是当务之急。(二)专业基本情况1.专业沿革我院机械制造与自

4、动化专业于2006年批准设置,为全日制三年专科专业。2007年9月招收第一届学生,目前共有在校生140人。现07级机制专业第一届毕业生共70人即将毕业。专业师资力量强,学术梯队、人员结构、学历层次合理,实验设施齐全,实验设备先进。专业教学质量较好,专业设置合理,学生素质高,开办以来招生及就业情况良好,生源质量好,招生人数较多,毕业生就业率较高。2•师资队伍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5人,专职实验教师1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教师比例占20%;“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占95%;校级骨干教师?人,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比例

5、占83%。3.在校学生情况本专业现有在校生140人,经理论和实践教学培训,均已达到和基木达到专业要求。4.实践教学条件本专业院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有规划、有措施,成效显著。按照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耍,加大实验室的建设力度,更新和补充仪器设备,为本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建成数控仿真实训室、CAD、PLC实验室,购置数控车床等先进设备,可满足数控编程与加工、CAD/CAM等课程的有关实验、实践、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需耍。并正积极扩建校内实习工厂,以期形成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的校内实训基地。现有专职实验教师

6、1人。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实验开出率均达到80%以上,仪器设备完好率达到95%以上。学校有一套完整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各实验室有管理细则、实验操作规程、大型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等制度。实验室主要设备仪器及功能一览表实验室名称主要仪器设备主要功能公差测量实验室游标卡尺、高度游标卡尺、内径百分尺、深度千分尺、外径千分尺、公法线千分尺、读数显微镜、物镜测微尺为《公差与配合》课程开设测量实验丁程材料与金相实验室洛氏、布氏硬度计、箱式电阻炉、金相试样抛光机、金相试样切割机、金相显微镜、200mm台式砂轮机为《金属材料及

7、其工艺学》课程开设实验CAD实验室品牌电脑、HP打印机、HP绘图仪、数码相机、HP扫描仪主要承担《CAD/CAM》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刀具实验室各种机床刀具实物、教学挂图为《金属切削原理及刀貝》课程开设实验机零机原实验室机零机原展示柜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开设实验电工实验室电工电子实验台、示波器、晶体管毫伏表、单相功率表、晶体管图示仪主要为《电工技术》等课程开设基础理论实验PLC实验室品牌电脑、PLC实验箱、稳压电源主耍为《机电控制系统》等课程开设实验本专业共建实验、实训室?个,建筑面积?平方米,设备总

8、值?万元,生均设备值大于?元。****重点建设实验室。二、专业分析1•专业设置和专业培养目标1.1专业设置的针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专业设置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针对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要求设置和调整专业。针对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灵活性与稳定性相结合、多样性与普遍性相结合。根据本专业的实际特点和人才市场需求变化或行业企业要求,实事求是地调整专业方向或动态优化专业内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