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材料电子教案44

模具材料电子教案44

ID:44253920

大小:4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0

模具材料电子教案44_第1页
模具材料电子教案44_第2页
模具材料电子教案44_第3页
资源描述:

《模具材料电子教案4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章节名称6模具表面强化技术6.1表面化学处理技术授课安排授课时数44授课时间授课方法讲授授课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目的1.渗碳2.渗氮3.多元共渗教学重点1.渗碳2.渗氮教学难点1.多元共渗的特点教学方法:结合实践讲述知识点,举例、分析、归纳并总结。教学过程:I.组织教学II.复习引入1.模具加工2.引入新课III.讲述新课6.模具表面强化技术模具表面强化处理的目的:……提高模具寿命模具表而强化处理的主要方法:三类。6.1表面化学处理技术6.1.1单元渗渗碳、渗氮、渗硫、渗硼1.渗碳概念:提高表层碳的浓度。提高钢表面含碳量,一般为:0.7%〜1.0

2、%。渗碳层硬度:58〜62HRC。渗碳层深度:高硬度1.3〜1.5mm。—般硬度0.8〜1.2mm。低硬度0.6~0.8mm。对材料的要求:含有倂、银,辅助元素有钮、饥的中低碳、低合金钢,来提髙其渗碳能力。1=1的:提高模具表面硬度、耐磨性、接触疲劳强度(提高模具寿命),而心部有一定的韧性。操作方法:有固体渗碳操作、气体渗碳操作筹。(1)固体渗碳操作I古I体渗碳介质有木炭、碳酸倾等。1)准备工作根据工件渗碳技术要求和工艺规程,准备好渗碳介质、渗碳箱和装箱工具,对工件进行清洁处理一一除去锈迹、油污等冇害脏物;对设备进行开炉前的例行检查。2)装箱装

3、箱时,工件与工件Z间要有适当间距,并用渗碳介质填满空隙,捣紧,使每个工件都被渗碳介质包围……3)装炉和工艺控制炉温升到850〜880°C时,将准备好的渗碳箱装入炉子中。为保持良好的温度均匀性,渗碳箱必须尽可能地均匀放置,渗碳箱Z间要留有适当的距离(至少50〜100mm),使炉内热空气循环流动。装炉完毕,待炉温升温到850〜950°C时应保温2〜5h,使箱内温度趋于一致,渗碳箱尺寸较小时保温时间取下限值,尺寸较大时取上限值。然后将炉温升到工艺规定温度,并开始计算渗碳保温时间。准确的渗碳时间应通过检查试棒渗碳层深度厉确定。另一种显示渗碳层的方法,是

4、将磨平的断口用体积分数为4%硝酸一酒粘溶液浸蚀,渗碳层会很快变为黑色。试棒渗碳层深度检查合格后工件便可以出炉。渗碳箱出炉后先空冷至300°C以下,然后打开箱盖继续空冷至室温。一一即再淬。(2)气体渗碳操作按渗碳气氛制备方式不同,可将气体渗碳分为发生炉气式和滴注式两人类。(发生炉气式气体渗碳多用于人批量连续生产)下而介绍滴注式渗碳操作。气体渗碳介质有煤汕、甲苯等。1)设备检查和校温注意渗碳剂滴注通道的检查和淸理,整个通道应淸洁、畅通和无泄漏。2)工件和装夹淸洗除去锈迹、油污等有害脏物。3)工艺参数的控制按工艺文件执行。渗碳温度一般为900〜950

5、°Co渗碳保温时间由渗碳层深度决定。渗碳能力调整:通过改变渗碳剂滴注量可对气氛渗碳能进行调整,各阶段的渗碳介质滴注量不能随意变动。(3)渗碳的特点:温度高、渗层深、时间较长。(4)应用:主要用于要求承受很大的冲击载荷、高的强度和好的抗脆裂的,硕度为58〜62IIRC的小型模具。2.渗氮概念:提高表层氮的浓度。目的:提高模具表面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及抗咬合性;提高模具抗大气等的腐蚀能力;提高抗回火软化能力,降低缺口敏感性。(1)气体渗氮对材料的要求:含有铝、钛、珞、碌、钿、饥的合金钢,来提高其渗氮的能力。操作方法:气体渗氮介质为氨等。(1)工件

6、和装夹清洗除去锈迹、油污等有害脏物。(2)渗氮操作工件于室温下装炉后按以下程序进行操作:①首先向炉罐内通氨,以驱除罐内空气,然后让炉子缓慢升温,并逐步增大氨气流量,使罐内始终保持正压力。②炉温升到工艺规定温度后,炉内保持压力、氨分解率控制在质量分数为18%〜30%,并开始计算渗氮时间。当氨分解率偏高(或偏低)时,通过增大(或减少)氨流量来进行调整。③退氮段工件随炉冷却到200°C以下出炉,冷却过程中应继续通入氨气,使炉内保持正压力,以防止工件产生氧化。①工件出炉前先切断电源,关紧氨瓶阀门。将出炉的工件悬挂在铁架上,冷至室温后戴上清洁手套卸夹。特

7、点:常规气体渗氮的周期长、生产效率低、费用高,对材料要求严格;且渗层深度浅、渗层脆性人。(多用新工艺代之)……应用:多用于热作模具,也用于冷作模具。(2)离子渗氮1)方法:……2)特点:……3)应用:多用于热作模具,也用于冷作模具。6.1.2.多元共渗多元共渗的几种方法……(1)碳氮共渗(效果更好)向钢中同时渗入碳和氮,以渗碳为主。气体碳氮共渗的特点:……(2)氮碳共渗概念:向模具农面同吋渗入碳和氮,提高表层碳、氮的浓度;以渗氮为主。特点:……应用:……IV.课堂小结1.渗碳2.渗氮3.多元共渗V.布置作业VI.课后记类似于讲座,给学生作一个介

8、绍,讣学生有一足的了解。参考资料:1、模具材料机械工业出版社高卫国主编2、中国模具设计大典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编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3、金属学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