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信仰研究综述

民间信仰研究综述

ID:44255000

大小:134.03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10-20

民间信仰研究综述_第1页
民间信仰研究综述_第2页
民间信仰研究综述_第3页
民间信仰研究综述_第4页
民间信仰研究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民间信仰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民间信仰研究综述李思明一、民间信仰的研究模式“民间信仰”一词初生于U木,相关研究已逾百年。1897年,口本学者姊畸正治在《哲学杂志》第12卷第130号发表《屮奥的民间信仰》一文,苗提民间信仰的概念。姊崎文中的民间侍仰是作为一种“多少与止统的被组织化的宗教相异的信仰习惯”而存在,其构成要素涵括“原始宗教的残存”、“自生性的animism信仰”、“组织宗教的衍化、曲解、混淆”等「通过对日本“民间信仰”概念百年研究史的梳理,铃木岩弓指出:1945年以前发表的68篇若作、论文人都承袭了姊崎的定义,以教义、教团上的非组织性作为民间信仰特征。而此片半个世纪屮,崛一郎的研究成果最大。他反对将民间

2、信仰的载体视为冇实体的社会阶层,而是凸显民间信仰载体的“常民性”;述进一步指出,民间信仰与成立宗教在各种层面上相互交合、混融复合。铃木岩弓:“'民间信仰’槪念在日本的形成及其演变”,何燕生译,《民俗研究K1998年第3期。铃木岩弓:“'民间信仰'槪念在日本的形成及其演变”,何燕生译,《民俗研究L1998年第3期。卓呆:“续无鬼论演义”,《安徽俗话报》,1904年9月,第11期。'如1904年12月31n《东方杂志》第1年第11期转载《岭东日报》的《论跚臣之迷信神权》一文,首次在文章标题中使用“迷信”概念:1905年5月28日《东方杂志》第2年第4期转载《中外H报》的《论革除鬼神迷信

3、Z法》一文,把“下流社会Z迷信”看作国家贫弱的根源。陶思炎、[日]铃木岩弓:“中日民间信仰研究的历史回顺”,《民间文学论坛k1997年第5期。如刘锡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性质问题”,《西北民族研究》,2005年第1期;向柏松:“民间信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笫5期;高丙中:“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课题的民间信仰”,《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中国的民间信仰研究始于晚清,至今亦逾百年。然而,中国的民间信仰研究发端于对“迷信”的研究,而其R的恰恰乂是为了批判、破除迷信,具有学术和政治的双重性。1904年9月11口,第11期《安徽俗话报》刊载

4、了卓呆的《续无鬼论演义》一文,该文对导致“种灭国广”的种种“迷信”做出分类:“第一,偶像(泥塑木雕的菩萨),第二魂魄,第三妖怪,第四符咒,第五方位,第六谶兆。”'在社会改造和启蒙使命的社会环境中,“迷信”在改革志上和学者那里成了弱国、亡国的根源,迫切需要革除I“迷信”一词充满了强烈的政治色彩和意识形态的价值批判,早期民俗学界开始采用“俗信”、“民间信仰”为相关研究脱敏。1930年代偶有学者采用从日本泊来的“民问信仰”一词来取代“迷信”二字。'时下学者又策略性地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名为民间侍仰作“去污名化”之努力°。从而便于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语境中,讨论把民间信仰“转变为建构民族国

5、家内部正面的社会关系的文化资源的可能性和方式”。髙丙中,“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课题的民间信仰”,《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近年来,尽管民间信仰研究有不断升温的趋势,民间信仰的提法与概念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然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数杨庆塑分散性宗教的概念模式。(一)“制度宗教与扩散宗教”模式杨庆型在《中国社会中的宗教》一书中,创造性地提出了研究中国社会宗教的独特视角——制度性宗教(InstitutionalReligion)与分散性宗教(D辻fusedReligion),跳出了西方宗教研究的范式体系。分散性宗教应被理解为:拥有神学理论、崇拜对象及信仰者,能I•分紧密地渗透进

6、一种或多种的卅俗制度中,从而成为世俗制度的观念、仪式和结构的一部分。[美]杨庆塑:《中国社会中的宗教:宗教的现代社会功能及其历史因索之研究》,范丽珠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69页.岳永逸:“家中过会:中倒民众信仰的生活化特质”,《开放时代》,2008年第1期。岳永逸:“家中过会:中国民众信仰的生活化特质”,《开放时代》,2008年第1期。迄今为止,学界对屮国民众信仰(ChinesePopularReligion)的认知方式,除了杨庆埜的“扩散宗教”概念Z外,美国人类学家戴维(David,JordanK.,1972)和武雅±(Wolf,ArthurP.,1974)总结出

7、来的“神、鬼、祖先三极互动的民间信仰模式”,也有深刻影响。(一)“神、鬼、祖先”模式此类研究认为,在中国民众的观念里有神、鬼、祖先三种类型的超白然存在,祖先是自家死去的先人、鬼是别人家死去的人、神是死后有益于他人的人。祖先、鬼、神一脉相承,如何定义它们取决于与自己的关系。所以,祖先、鬼、神的信仰模式來源于现实生活秩序,分别是族人、外人和官员的象征。((旦是,岳永逸指出,哒些理论,先后來源于林耀华(1935)、许垠光(Ilsu,F.L.K.,1948)、弗里徳—批注[l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