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山区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段路基的注浆处理及效果检测

某山区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段路基的注浆处理及效果检测

ID:44255696

大小:483.3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0

某山区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段路基的注浆处理及效果检测_第1页
某山区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段路基的注浆处理及效果检测_第2页
某山区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段路基的注浆处理及效果检测_第3页
某山区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段路基的注浆处理及效果检测_第4页
某山区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段路基的注浆处理及效果检测_第5页
资源描述:

《某山区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段路基的注浆处理及效果检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建筑资料下载就在筑龙网图1隧道洞口图某山区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段路基的注浆处理及效果检测1工程概况某高速公路某标段地处山岭重丘区,沿线地势起伏,山高坡陡,河谷深切,山体交错,地形复杂。该标段特长隧道洞口位于悬崖峭壁之上,隧道洞口段路基为分离式路基,宽度为12.25米,左幅LK29+879〜ZLK29+900,长21m;右幅LK29+800〜LK29十870,长70m0设计为填石方路基。由于施工场地狭窄、施工机械前期无法进场;特长隧道又面临着单端进洞,施工工期较紧,短期难以形成有效的工作平台;隧道洞口与河流(河床为微风化花岗岩基岩)紧挨、

2、出渣特別休I难等诸多地形、地质、水文、施工组织的实际困难,导致该隧道洞口段填石路基未按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分层选料及碾压,而是直接采用隧道弃渣(微风化花岗岩)直接堆填而成。该特长隧道经过了两年的施工C经顺利贯通,该段路基也经过了两年的出渣车等重车碾压,路基沉降相对较小,但是路基密实度还是没有达到设计标准。因此,为确保工程质量及建成后的运营安全,必须对该段路基进行有效处理。2方案选择及确定根据实际情况,该段路基处理常用的方案有两种:翻填夯压和注浆加固。由于工程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大,工期要求紧,如采用翻填夯压不仅难以保证工期,

3、而且由于施工场地狭窄,机械施工难度极大,质量也难以保证。经业主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咨询单位及施工单位等多位专家以及领导会议讨论认为,对该段路基进行注浆加固是行之有效的办法。通过从地表注浆使填方体Z间空隙得以密实充填,使填方体之间联结力增大,提高路基承载力,从而使路基各项指标达到规范要求。3注浆设计3.1设计原则①结合该段堆积体的原有地形和地质条件,采用注浆措施充填固结路基,提高路基密实度;①注浆材料选用扩散范围可控性较好的普通水泥浆液;②钻孔深度为2〜3m,宽度为路基设计宽度两侧各增加5m即22.25m,采用垂直向下至原地面全深度注

4、浆。①先对路基两侧周边进行帷幕注浆,然后进行路基中央部分注浆,以有效控制注浆范围,达到注浆效果。②采用后退式分段静压注浆工艺,要求均匀充填及固结路基;⑤遵循动态原则,即施工过程屮根据施工实际对施工参数进行优化调整,确保注浆效果。3.2注浆设计参数根据工程类比及施工经验,结合工程特点及注浆目的等因素,确定本工程注浆参数如表1所示。表1注浆设计参数浆液名称各材料用M/kg配比标准稠度/S水水泥水泥单浆液769769W:C=1:110.5水泥采用P.032.5水泥,水泥单浆液按1:1水泥浆配制,根据现场注浆情况可适当调整,标准稠度10.5

5、s,满足充填路基空隙过程中浆液流动渗ZLK29+900段钻孔布置示意图透要求。4施工工艺4.1布眼该段路基为分离式路基,左幅ZLK29+879〜ZLK29+900,Sts长21m;右幅LK29+800〜LK29+870,长70m°宽度为设计路基宽12.25m左.右各加宽5m,即22.25m。布眼间严址1图2ZLK29+8792m,采用梅花状布置。如图2所示。4.2钻孔本工程采用GMY4型潜孔钻机,跟管钻进的工艺,配3节lm长的①50【nm外丝钻杆,①130mm粗径钻具带硬质合金钻头钻进成孔,L-22/7型空压机送风洗孔排渣。按要求由

6、外往内分序分段施工。钻孔深度为2〜3m,—次成孔。如图3所示。4.3下注浆管采用①40nimPVC打孔塑料管,埋入深度根据钻孔深度确建筑资料下裁就崔级龙网定,一般为2.5〜3.5m,管壁每隔15cm交错打眼,便于浆液的渗透。4.4注浆4.4.1工艺流程本工程通过型柱塞式灰浆泵进行后退式分段注浆,均匀充填及固结路基,其施工工艺流程如图4。图4后退式分段注浆工艺流程图图5注浆施工4.4.2注浆工艺控制:由于注浆不同于其它工艺,施工中存在地层攵杂、浆液流动随意性较大等困难,在严格工艺控制的同时重视过程控制,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及注浆效果分析,

7、施工屮采取以下措施以保证注浆质量:①第一步帷幕注浆,采用先外侧后中间的注浆顺序,然后采用跳孔跳排间隔注浆,第二步注奇数排奇数孔,第三步注偶数排奇数孔,第四步将余下孔依次由外向内注;②定量定压注浆:外侧先注孔釆用以定量为主进行控制,而内侧后注孔则以压力控制为主;③结合注浆压力分析地层吸浆量,针对注浆不足的孔进行补注;④注意观察压力、流量、浆液及周围环境变化,认真记录并及时调整注浆参数,做到施工过程动态控制。⑤注浆过程应派专人负责,填写注浆记录表,记录注浆时间、浆液消耗量及注浆压力等数据,观察压力表值,监控连通装置,避免因压力猛增而发生

8、异常情况。4.4.3注浆结束条件:应根据注浆压力和单孔注浆量两个指标来判断确定。结束条件为:注建筑资料下裁就崔级龙网浆压力达到设计终压0.5〜l.OMPa;水泥消耗量满足设计要求,且注入率应小于lL/min,持续时间15min即可。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