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热词“给力”研究

浅谈网络热词“给力”研究

ID:44256856

大小:3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0

浅谈网络热词“给力”研究_第1页
浅谈网络热词“给力”研究_第2页
浅谈网络热词“给力”研究_第3页
浅谈网络热词“给力”研究_第4页
浅谈网络热词“给力”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网络热词“给力”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网络热词“给力”研究摘要:网络热词“给力”因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标题而引起争议。本文针对“给力”一词存在的必要性、如何正确使用以及其背后存在的文化创造力问题进行研究,力争还大家一个真实的“给力”。关键词:给力来源使用文化互联网时代,网络词汇盛行。新颖的网络词汇刺激了人们的神经,缓解了紧张的工作气氛,释放了生活压力,愉悦了身心。“抛砖”、“扌n砖”生动形象,“我闪”、“我倒”诙谐幽默,被人叫一声“斑竹”的人,也是乐此不疲。人们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用网络语言抒发着自己的情感,享受着其中的乐趣,尽情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2010年11月10日,原本只属于网民口娱口乐的网络热词“给力”登

2、±T《人民U报》头版头条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从此引发舆论强震。有人认为《人民日报》使用网络词语很有亲和力,体现了大众的创新能力,认为官方主动亲近网络顺应网络潮流;有人认为“给力”一词的使用并不准确;还有学者对于这个流行词是否符合语法规范、是否可作为常规词被收进汉语词典等诸多问题提出质疑。“给力”一词最早出现于2010年5刀,出自日本搞笑动画片《西游记:旅程的终点》中文配音台词。5分钟的动画一开始,孙悟空对唐僧说了一句:“这就是天竺吗?不给力呀,老湿(师)!”“不给力”形容和自己预想的目标相差其远。市此,“给力”在网络上频频出现,对“给力”一词的解释也是众说纷纭。2010年11月

3、10R,《人民日报》打破常规惯例,在头版头条大胆启用“给力”后,“给力”Itl网络进入了社会。女th(1)央行给力货币政策名义宽松转紧缩(《重庆晨报》11月12日)(2)CPI创25月新高食品给力74%(《沈阳晚报》11月12日)(3)抗通胀工资是否能“给力”?(《成都商报》11月12日)(4)中石油“给力”五人措施力保甘肃油品供应(《西部商报》11月12日)(5)新能源公交“不给力”故障频发引乘客不满(《生活新报》11月12H)此外,“GE让I给力”被注册成服饰类、体育用品类、饮料类、酒类、食品类、保健品类、化妆品类的商标。就连湖南卫视的跨年演唱会也取名叫做“2010给力跨年演唱会”。那究

4、竟该如何看待这一社会中最火的网络新词呢?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下探讨。首先看一下“给力”一词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性。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任何一种语言都和使用这一语言的特定人群共生同灭,在长期的使用中形成其完整独立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语法是其最为稳定的部分,而词汇是其最为活跃的部分,社会的任何变动,任何新的事物的出现,都会及时反映在词汇上,也就是说,有新事物的产生,就会有新词的出现,这些新词不断进入词汇系统,从而满足人们交流的需耍。比如我国早期社会是以狩猎和畜牧业为主的,那么语言中便出现了“黍”、“稻”、“耕”、“矢”、“弓”等等一些词语。五千年的文明史所留下的词语,都是半时历史新事物产

5、生的反映。时至今日,特别是近30年社会的进步发展,出现了大量过去从未有过的词语,如“特区”、“网络”、“按揭”等等。这些新词语的出现说明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不断出现新事物,是充满生气的,而不是死水一潭。语言为人们的交流而存在,词汇紧贴社会生活,第一时间反映社会变化,这就是“给力”一词出现并被大量使用的原因。但是在这些每年几乎要增加一千多个的新词语中,有些因为经得住吋间的考验而稳固地留在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有些则如过眼云烟,昙花一现。比如我们前几年听到的“巨”、“冏”等词,现在已经相对较少听到了,更早些年,比如文革时期流行的词语,现在几乎都听不到了。所以对于“给力”一词究竟是否有存在的必要、辞典

6、该不该收入或者新闻报道应不应该使用这一问题,应该取决于人们在多长吋间、多广范围里接受它、使用它,而不是通过官方介入、行政干预网络语言传播的做法,尤其是新闻报道禁止使用若于网络语言的做法来人为地保证语言的“纯洁性”。再次看一下“给力”背后潜藏着的文化创造力问题。“给力”一词因日本搞笑动画片《西游记:旅程的终点》的中文配音版而“一夜窜红”,因此有人认为它是一个H语外來词。但根据调查,“给力”一词的来源有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一种是:“给力”一词其实很久以來一直存在于我国的地方方言中。在闽南话、海南话中,“给力”常常是很精彩、很棒的意思。在福建漳州,婴儿学上台阶,抬腿往上迈时,大人会说“给力”,

7、表示用劲、发力。另一种说法是:“给力”其实是一个古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讲师高海波博士向《长江日报》记者透露,经他考证,“给力”是中国古代官府给官员支付薪酬的一种方式,即以力役的形式向官员支付薪俸。具体而言,就是朝廷根据官员的等级,拨给数量不等的劳役,为官员免费耕种山地或提供家政服务。在刘国新编撰的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政治制度辞典》(1990年版)屮,就有“职官给力制度”词条。高博士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