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控

浅谈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控

ID:44257586

大小:9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0

浅谈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控_第1页
浅谈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控_第2页
浅谈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控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控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鸭败血性传染病,主要病变是全身浆膜面出现以心包炎、气囊炎以及肝周炎等为主的纤维素性炎症,一般急性型病例最终结局是死亡,慢性病病例虽然未发生死亡但是已失去经济价值,一般在预防本病时主要应用灭活疫苗,但是本病具有发病率高、严控难度大等特点,需要得到重视才能进行有效防控。1病原体以及发病特点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原体是鸭疫里氏杆菌,椭圆形,利用瑞氏染色液染色可见少数菌体呈现出两端浓染表现且有荚膜存在,将其存放于室内温度下或者37°C的固体培养基屮发现存活时间大概在3天至4天,若将其放置在水屮和垫料中则会增加其

2、存活吋间,存活吋间分别增加至13天和27天。鸭传染性浆膜炎在秋冬季节较为易发,其中温差较大可显著增加木病发病率,死亡率较高。患病鸭群周龄主要集中在2-6周,其中2周至4周为发病率最高峰,大于8周龄鸭群感染本病的几率显著降低。鸭传染性浆膜炎传播方式是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皮肤伤口感染传播,另外,由于带菌种鸭可垂直传播本病所以被污染养鸭用具、饮水、饲料、空气等均需要给予处理。本病诱发因素很多,主要包括通风不良、消毒不彻底、密度过大以及潮湿、营养不良等,据相关性调查结果报道,新建鸭场出现本病儿率显著低于长期饲养鸭场,充分说明长期饲养会增加环境污染以及为本病爆发提供基

3、础条件,另外,养鸭厂较为集中也是发生交叉感染的主要因素2临床表现以及病理变化急性型病例病程一般较短,在1天至2天左右,部分病鸭尚未出现明显患病表现即出现死亡,病程达到7天以上的病鸭周龄一般在2周至6周,病理变化呈现出进行性病变,在发病初期病鸭会出现食欲减退以及精神不振的临床表现,部分病鸭会伴随翅膀下垂,眼鼻部位会分泌浆液性或者黏性物,咳嗽以及打喷嚏症状频发,出现腹泻口粪便呈现出绿色或者黄绿色,不愿走动。而周龄较大病鸭耐过性较高,但是由于己失去经济价值因此建议淘汰。病鸭特征性病理变化是浆膜面上存在以心包膜、肝被膜以及气囊壁等炎症为主的纤维素性炎性渗出物,如图-

4、1所示,肝脏表而会岀现一层灰白色或者灰黄色纤维素性膜覆盖并且易剥离,肝脏呈现土黄色或者棕红色且出现肿大,脆性较强且胆囊出现肿大,心包膜相连心外膜且心包内被黄色絮状物和淡黄色渗出液充满,心包膜上会覆盖黄白色或者黄色干酪样纤维素状渗岀物且病鸭气囊浑浊增厚,气囊会附有纤维素性渗出物且部分病鸭出现脾脏肿大,部分病鸭表面会出现附着纤维素性薄膜症状且纤维素性薄膜会出现灰红色斑驳状等。3诊断以及治疗根据以上病鸭临床表现以及病理变化可对病鸭实施初步诊断,如精神不振、排便呈现黄绿色、眼鼻分泌物增多以及全身浆膜面出现纤维素性炎症等,另外还可以结合实验室检查进行进一步诊断和确诊。

5、临床上用于治疗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药物主要包括: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睫诺酮类药物等,疗效确切,对于发病严重病鸭可采用联合治疗,所用药物是:头孑包曝咲钠联合阿米卡星治疗、氟苯尼考联合强力霉素治疗等,对于大群病鸭可采用饮水给药方法以有效控制疾病进展,给药时需要保证疗程足够以及药量足够,保证每一只病鸭均实施了有效治疗以及饮用药液量足够,对于发病较为严重的病鸭需对其实施隔离操作并给予其左旋氧氟沙星注射液、恩诺沙星注射液等药物注射,同时可在病鸭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来显著增加病鸭免疫力。在筛选出敏感药物时可应用药敏试验以便可以针对性用药,提升治疗效果。在病鸭发病期间需要做好彻

6、底消毒工作,必须保证每天消毒1次;对于病重鸭群需要给予其隔离操作同时对死鸭采取深埋操作或者焚烧操作,不得随意丢弃以避免发生本病大规模爆发情况。4防控4.1选择平坦、干燥且地势较高的场地修建鸭舍并在建设鸭舍时充分考虑环境控制因素,不要因为降低成本而导致饲养肉鸭不断出现疾病,得不偿失。4.2对每批鸭都需要做到全进全出并U与其他养鸭厂保持足够安全距离以避免饲养密度过大。4.3对肉鸭易出现的各种常见病做好有效防控工作并加强饲养管理,通过给予肉鸭相关药物服用来显著增强鸭群抵抗力,避免因抵抗力不强导致疾病频发。4.4对种鸭场内种鸭和种蛋的消毒工作和管理工作进行高度重视,

7、给予种蛋清洁和消毒以避免病菌通过蛋壳传播以及污染种蛋。4.5在肉鸭饲料中添加药物以有效避免种鸭患木病。4.6对肉鸭的疫苗接种工作进行高度重视,最好将本地区血清型筛选出以有效控制本病发生。总Z,治疗鸭传染性浆膜炎需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便显著增强控制率和有效率,通过多种维生素、电解质、葡萄糖等辅助治疗来显著控制病鸭死亡率,同时需要同步严格执行木病相关性防控措施才能有效避免木病发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