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砌体结构研究

现代砌体结构研究

ID:44260563

大小:2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0

现代砌体结构研究_第1页
现代砌体结构研究_第2页
现代砌体结构研究_第3页
现代砌体结构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现代砌体结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现代砌体结构研究摘要:多层砌体房屋目前是我国民用建筑结构的主要类型之一,在城镇建设中,此类房屋数量最多,分布也最广,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尤其如此。关键词:砌体;结构;地震;设计;未来中图分类号:TB482.2文献标识码:A引言:砌体的结构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秦砖汉瓦和万里长城都是我们引以为豪的象征。砌体结构的材料有极强地方性,口取材容易、加工简单,砌筑工艺也易掌握,经过长时间改进与发展,形成具有地方特色传统制作方式、砌筑方法。据统计,在全国墙体材料中,以砌体为承重或非承重(填充、围护)材料大约占到85%左右,因而,砌体材料在另一方面也是我国主要墙体材料

2、。一、砌体介绍多层砌体房屋是我国民用建筑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种类型。今后相当一段时期,虽框架,剪力墙及其他结构迅猛发展,不过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环境等现实情况,多层砌体房屋仍是多数城镇民用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经济不发达地区更是如此。但这类房屋建筑,因为山脆性材料粘土砖及砂浆砌筑成,若未合理抗震设计,其抗震性能一般是较差的。(-)土木工程历史中国土木工程丿力史上古时期,屮国古人类在野处穴居,为避免野兽侵袭,冇巢氏(屮国传说中巢居的发明者),教古人离开天然岩洞并构木为巢,居树上。古代土木丁程多用土、右、木材料筑造,建造技术、艺术造型达到极高成就

3、。如长城、赵州桥和都江堰等都是具代表性的我国古代土木工程杰作。世界土木工程的发展丿力史在欧洲,约8000年前就已开始用晒干的砖;凿琢自然石采用,大约5000-6000年前;谈到建筑中采用的砖,亦有3000年历史。世界古代伟大的建筑,以公认七大奇迹最引人注目,它们也都建于公元前600年〜公元前200年,且均是石材建造,大都用于宗教、军事、航海。而且都建于当时经济科技极发达地区,这说明土木工程的发展与经济繁荣科技进步密不可分。(二)土木工程现状随着在19世纪中叶钢材、混凝土在土木工程中的使用,及20世纪20年代的后期预应力混凝土制造成功,造摩天大楼、大跨

4、度建筑及跨海峡1000m以上大桥成为可能。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建筑是中国台北101大厦,总高度508m。在近代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使大跨度房屋在世界各地亦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二、震害分析(-)震害调查历次的震害表明,多层混合结构的房屋最易受地震破坏,1976年唐山地震,一千余栋多层砌体的房屋中,倒塌率70%〜90%;1991年新疆柯坪地震,1993年云南普洱地震,多层砌体房屋破坏率达75%。其中,未设防老旧建筑比纵横墙的承重房屋破坏更急严重,平面形状不规则建筑物震害比简单体型建筑严重,节点构造的不合理,纵横墙拉结的不充分,以及整体刚度差,这些都是为地震破

5、坏之隐患。(二)影响震害主要因素地震造成房屋破坏,影响因数是多方面的。由于砌体结构布置形式,结构反应及动力特性的不同,抗震性能也各不同,且还与地震烈度、地基条件、建筑体型、房屋的质量、刚度、空间整体性、构造措施及施工质量等冇关。(三)结构在地震中的主要特点地震是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周围传播,通过岩土及地基,使建筑物基础、上部结构产生不规则往复振动和激烈变形。结构在地震时的相应运动称地震反应,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同时,在结构内部发生大的内力(应力)和变形,当它们超过材料构件的各项极限值,结构就将冇各种程度的破坏,如混凝土裂缝、钢筋屈服、显著的残余变

6、形、局部的破损、碎块或构件坠落、整体结构倾斜、甚至还会倒塌等等。(四)震害的防治对策对于近震中的地区,可能会遭受较强水平竖向地震作用的房屋,要适当加强在房屋的上部安全度。而对于弹性方案的房屋,可尽可能使各墙段有相近安全度,在纵横两向和各墙段间实现“等强”设计。(五)设计建议规范对多层砌体房屋的地震作用,一般只是考虑水平方向,所以,在现有程序的分析时,房屋的上部结构其抗震验算易满足,这使工程设计人员对调整降低上部结构砌体强度等级和砂浆强度等级时节约投资。三、土木工程的未来地球上可居住、生活及耕种的土地有限,反过来,人口增长速度在不断加快。因此,人类为争

7、取生存,土木工程未来至少应朝五个方向发展:向高空延伸、向地下发展、向海洋拓宽、向沙漠进军、向太空迈进等。四、结语砌体结构不仅是一种量大和面广的结构形式,也是一种抗震性能差的结构形式。但我们不可能彻底地淘汰、摒弃它。只冇面对现实,并要孜孜不倦地深入研究,提高其抗震性能。不断赋予砌体新内容、新理念,使砌体有更好的抗震性和安全性,这也是我们研究的目的。参考文献:[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H50011).[2]楼永林•滑移减振多层砖房的研究与试建•第二届全国建筑振动学术会议论集・杭州.[3]周炳章.砌体结构抗震的新发展[J]・建筑结构学报•

8、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5.[4]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2.[5]建筑抗震设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