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理文化研究(共享)

易理文化研究(共享)

ID:44260586

大小:100.51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10-20

易理文化研究(共享)_第1页
易理文化研究(共享)_第2页
易理文化研究(共享)_第3页
易理文化研究(共享)_第4页
易理文化研究(共享)_第5页
资源描述:

《易理文化研究(共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易理文化研究易学•理学篇第一章易经易学与涪州易学一、略谈《易经》《易经》也称《周易》或《易》,是华夏民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广泛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所谓群经,即我们通常说的《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这五经与我们熟悉的《四书》,即《论语》、《孟子》、《人学》、《中庸》构成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石。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学即孔孟之学及北宋时期形成的理学乃至道学都与《易经》有紧密联系,或者说(除佛学之外)都有《易经》的根源。因为《易经》形成于西周,故有《周易》之称,而其它的经书则是在春秋时期形成的。这是民族文化的

2、自然传承所决定的。因此,可以说《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对中国文化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易经》有《连山》、《归藏》、《周易》之说。史书记载《易经》是由伏羲氏与周文王(姬昌)根据《河图》、《洛书》演绎并加以总结概括形成的,并由周文王排列出了易经八卦结构图。在古代,特别是上古时期,《易经》堪称是帝王之学,是帝王、军事家、思想家及商家的必修之术。这主要得力于《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说到“卜筮”,人们会把其与预测打卦甚至迷信联系起来。有这样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易经》本身就是一本关于预测的书。确切地说,《

3、易经》中的“十筮”就是根据卦爻内容对未来事态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谋划和应对。《尚书》洪范篇记载:“十筮曰雨、曰霁、EI蒙、EI驿、EI克、EI贞、EI悔,凡七。卜五,占用二,衍忒。”《易经》所具有的预测功能并不神秘,且包容着科学内涵,也即使说具有科学性。说《易经》具有科学性,是因为上古时期的智者对自然现象和社会事象在观察思考,并把握其内在规律,也即事物发展变化的本质特征,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符号(卦和爻),加以周密细致的演绎验证一定的卦辞、爻辞所反映着什么样的事物以及该事物的发展方向。因此,可以说《易经》是一本总结预测规律理论的书。《易

4、经》不但具备预测功能,其丰富精到的卦辞即是不用于占卜和预测,对人们也不乏积极的教育意义,比如阴阳互应,刚柔相济,口强不息,厚德载物;比如把握时机的“潜龙勿用”、“亢龙有悔”、“见龙在田”。这几句话可解释为事物有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和人须有德行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在条件不成熟或不具备时,不要去勉强做那件事或急于把那件事做成;当取得一定成绩时,为人要低调而切忌张扬;当条件具备或吋机成熟吋,应紧紧抓住,不要错过良机,去努力把事情办好。不然就会后悔和备尝苦果。《易经》有义理和象数之分,由此分成两个学派:义理派和象数派。义理派强调用卦爻的涵义来解释特定

5、卦爻内在的东西,简言之,即某一卦爻的道理所在。象数派注重卦爻所指的事物具体预示着什么。因此,有一种观点认为义理派旨在探寻发掘《易经》的哲学价值,而象数派则看重将《易经》用于占卜,侧重其预测功能。《易经》的基本结构即阴阳结构,也可以说是乾坤结构。这里的阳或乾代表天,阴和坤指的地,用在人身上,阳乾指男人,阴坤谓女人。从哲学角度讲,《易经》是上古人类对宇宙的思维模式,具体地说即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这里的天指的是自然现象,人则指社会现象。因此,天人合一思想便成为贯穿《易经》整体内容的一个重要概念,即把人与自然看成是一个相互感应的有机整体。在《易经

6、》看来,天地间的万物均统之于天。用《易经》的话来说,就是“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具休地说,就是自然界捉供了为人类生存所需要的一切,而人在获得口然界所提供的一切生存条件时,要尊重口然,不要做违背自然甚或破坏自然的事。由此,自然和人便和谐统一,最终实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在《易经》看来,天地万物均统一于天。天就是太极。太极是我们熟悉的词汇,比如由阴阳鱼组合的太极图案、太极集团、太极大道等。在《易经》里,太极图案实际上是阴阳相生相合的有机整体。具体说来,太极就是天极。所谓太极生两仪,这两仪就是天地、日月、昼夜或男女。接着便是两仪生四象,

7、这四象即指春夏秋冬时空的自然现象。再就是四象生八卦,衍生为宇宙的八种具象物体,并由这八种物体生成六十四卦,进而演绎为宇宙万物的生成模式。对此,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将《易经》中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作出二进制的解释,并对研究《易经》产生浓厚的兴趣。可见《易经》不但在中国有深远的影响,在国际上的影响也不容低佔。总而言之,《易经》的内容非常丰富,政治、经济、外交、天文、祭祀、战争、农耕、畜牧、医学、狱政、民风、民俗、科学等包罗万象,说它是古人先哲著就的百科全书,是当之无愧的。二、易学传承管窥在中国文化领域中,口孔子创

8、《诗》、《书》、记《礼》、《乐》之后,接着编著了六经(《乐经》现已失传),其中就包播《易经》,并对《易经》赞不绝口,感慨道:“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人过矣。”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