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配合、共同育人”课题实施方案

“家校配合、共同育人”课题实施方案

ID:44263211

大小:2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0

“家校配合、共同育人”课题实施方案_第1页
“家校配合、共同育人”课题实施方案_第2页
“家校配合、共同育人”课题实施方案_第3页
“家校配合、共同育人”课题实施方案_第4页
“家校配合、共同育人”课题实施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家校配合、共同育人”课题实施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家校配合,共同育人"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三源浦镇中心校20"年4月29H“家校配合,共同育人"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柳河县三源浦镇中心校一、课题研究背景仁从家校互动角度来说,配合效果有待提高,家庭资源有待挖掘以往我们研究家庭教育,研究负面影响多;而研究学校教育,研究正面的多。其实家庭教育有许多资源需要挖掘;学校教育也有失误的地方需要改进。对此,我们大家都有感触,今天孩子的成长环境未必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就一定是最佳组合,而是要优化各个部分。我们这个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是,纠正学校教育的失误,强调学校、家庭“1

2、+1大于2”,强调挖掘家庭教育资源。通过研究提炼出正面的经验,总结成功案例,以强化家庭教育的正效应。2、应用现代化通讯手段加强家校沟通也是我们研究的问题之一现代化通讯手段为我们与家长的沟通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对于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如手机短信、网络平台等交流方式进行家校沟通,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48%的家长愿意,35%的家长很愿意;96%的教师能够认可和非常认可。这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家校互动的观念和行为也随之而发展,家校互动的方式将受到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通讯技术的影响。在北京己有一些学校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

3、,取得一些成果.但也遇到不少棘手的问题,如收费问题、教师的短信内容、短信的语言表述以及家长和老师互动的同时学生如何参与等问题,都有待于今后继续探讨。二、课题研究的现状和研究的内容家庭与学校、家长与教师的关系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学校中关注的热点。相当多家长不理解学校教育,他们对学校的工作持批评态度。现在很多家长总是嫌学校作业多,嫌老师爱告状以及老师不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还有家长认为教育孩子只是学校老师的事等等。同时,老师在埋怨家长:自身素质太差,只顾赚钱,把孩子交给学校就不管了;光顾自己玩乐,不管孩子

4、;只注重孩子学习,缺少对孩子做人的教育等。在家长和教师的问卷回答中,无论中小学校对此问题的反映都是一致的。总之,双方相互埋怨,广泛存在家校之间相互认可的误区。所以,在老师家长之间经常出现矛盾,彼此的沟通有障碍。长期以来传统的学校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的。90年代以来,家长和社会专业人员对学生的支持作用开始引起关注。我们今天就是在创建开放的学习环境理念之下,研究家庭和学校的合作与互动。在这里尤其要加以说明的是:它不仅不是封闭的,而且也不是中等开放的,而是充分开放的学习环境。其中包含家长支持、多主体参与评介、从多个角度解释

5、评价结果的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等内容。创建开放学习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过程中,协调好学习环境诸要素内部之间的关系是极为重要和必要的。在人力环境方面,协调好教师、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决定着结果是否能有助于学生全面又个性化的发展,决定着这个环境最终的作用是正效应还是负效应的。由此,我们觉得极有必要确立这样一个以“家校配合,共同育人”为主题的研究。在这里,“互动”意味着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教师和家长通过交流和沟通,消除彼此之间的不理解,实现家校双方互相了解和理解;另一方面,不仅引导家长推动学校教师的改变,而且引导

6、教师促使家长的改变,使学生认可和接纳学校与家庭的教育,最终实现他们自主学习。三、家校互动研究的目的(1)明确和证实学生的学习成长必须有家长参与。虽然孩子走进学校接受着行为习惯、道德、人生、文化、体育、技能等各方面的教育,但是,家长的地位与作用是不可替代的。(2)明确和证实教师能够对家长产生影响,使家长改变教育方式,使学生消除对家长的逆反或排斥而更愿意与家长互动。(3)将家长这一教育资源引入到学校中,使家长更多了解学校的教育并参与其中,形成教育资源多元化。在这个过程中提升教师素质,教师要与时俱进,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改

7、变与家长沟通的方式;再加上理性地改变家长的教育方式,最终建构一个家长与老师、家庭与学校互动的开放育人环境。研究时间:2011年5月——2012年12H课题研究小组:魏建德、张辉、张玉敏、1-4年级各班班主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