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浅谈赏识教育

i浅谈赏识教育

ID:44267730

大小:1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0

i浅谈赏识教育_第1页
i浅谈赏识教育_第2页
i浅谈赏识教育_第3页
资源描述:

《i浅谈赏识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赏识教育常言道:“人要面子,树要皮”。心理学家也曾告诉我们:一个人最在乎的是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小学生也同样如此,虽然年纪小,但毕竟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有他们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尊严,他们尤其重视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因此: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不断发展,即让每一朵花都开放,让每一只鸟都歌唱,教师就必须要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每一位学生。“赏识”是一种神奇而又普通的教育方法,也是一种新鲜而又古老的教育方法。在教育学过程中,本人曾经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过:一、赏识,让学生相信“

2、我能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大部分的学生在老师或者同学面前会表现得十分腼腆(特别是后进生),说话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可在父母面前说话,他(她)却理直气壮,说话的声音连邻居也能听得一清二楚。这是什么原因呢?经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是因为怕在老师和同学面前丢脸,回答问题时,害怕答错而被老师怪责、被同学们笑话。这其实就是对自己缺乏自信。针对这一点,针对这样的学生我就适当地运用赏识教育,帮助学生找回自信。恩格斯曾经说过:人只为可能达到的目标努力奋斗。因此,在为学生找回自信的时候,不能一步登天,要循序渐进

3、,为学生制定的目标不能过高。例如,以前我们班有个叫柯其超的学生有说粗话的习惯,我就给他定一个目标:今天允许他在不经意的情况下说三次粗话,明天允许在不经意的情况下说两次粗话。当他有了进步,哪怕是少说了一次粗话,我也及时地对他加以肯定,加以鼓励,让他相信自己有改变说粗话的习惯的能力,他肯定能很快地改变他自身的坏习惯。然后逐渐地把目标提高,使学生在每个方面都更上一层楼。二、赏识,让学生的星星之火变成燎原的烈火。现在虽然不提倡应试教育,但是许多成绩差的学生仍然是老师口中的“垃圾”“废物”“笨蛋”“蠢材”。“天

4、生我才必有用”,每个学生都肯定有他的优点,哪怕是一个思想差,学习差的双差生,他在某一方面都有可能会有闪光点的。作为老师,我们要处处留心学生,做一个眼光独度的伯乐,善于发掘学生身上的亮点。例如,我们班有一个男生叫柯鸣晨,他是很多老师认为是没办法治的学生,学习不认真,上课做小动作。有一天,我上数学课他迟到了,问他原因他不肯说,我也不好勉强他告诉我,只好打电话问了他的家长,经过了解,原来那天他的妈妈生病了,他爸爸又不在家,他是为了照顾妈妈而耽误了上课的时间。下午我去教室布置作业时,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

5、还要求同学们向他学习孝顺父母的好品质。他有点不好意思,但我看到他的眼睛里闪动着一种自豪。他感到老师赏识他了!我抓住这一机会找他谈话,首先我表扬了他孝顺父母,然后告诉他如果他能在学习上取得更好的成绩,妈妈一定会更加高兴的,这样也是孝顺父母的一个方面。他有点犹豫了,对我说:“老师,我成绩那么差,恐怕是学不好了。”我对他说:“你不是已经做到孝顺父母了吗?我看你不差,只要你肯努力,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的!”他点了点头,真的,他慢慢地变了,思想变好了,成绩也提髙了。是赏识给了他力量,是赏识引领他走向成功。三、赏识

6、,让学生走出困境,走向成功。人的一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同样充满了荆棘。学生自身有时难以摆脱困境,那就需要老师的帮助。一方面,要让学生知道困难和错误是无法回避的,我们必须要勇敢面对和改正。我们要对学生解决不了困难的方法有所肯定,决不能全盘否定。莎士比亚说「'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真心赏识孩子,就如一剂甜甜良药激励孩子。赏识是人不断奋进的动力,它能帮助孩子找回自信心,树立信心。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多一些赏识,你的学生就多一个机会成为牛顿,成为爱恩

7、斯坦。赏识就如一缕阳光,照亮了孩子的心田,孩子因它而灿烂。每位教师希望在让平凡的教室里撒满赏识的阳光,让孩子在赞许的雨露中绽放笑脸。然而我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些画面:教师在面对胆小,害羞的学生时,讲话的音调也总会不自觉地降低,用亲切的语气来诱发他们开口;在面对后进生时,更是呵护倍至,每次回答,只要开了口,就给予表扬;甚至在面对他们说错时,也不敢贸然地打断,生怕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试问:这样一味地赏识、鼓励就真的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吗?反思:一、指出学生的不足,就一定伤他的自尊吗?我想绝大部分学生的心灵并非如

8、此脆弱,不堪一击。即使部分学生如此,那么,这般“呵护”,也只会使其心灵更娇更脆。甚至给学生构成了伤害。二、在赞赏个别学生的同时,是否又伤害了另一方呢?那些表现好、成绩突出的同学,可能感受到的是教师“偏心”,根本不会体会到我们的:“苦心”,教师还能够是言行一致吗?以后的教育还有说服力吗?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我想对学生的错误予以纠正和引导是必要的,只要方法恰当,态度真诚,学生完全可以接受。学生一般能区分出表扬的故意与否,对学生故意的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