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医院血液灌流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XX医院血液灌流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ID:44267827

大小:2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0

XX医院血液灌流临床技术操作规范_第1页
XX医院血液灌流临床技术操作规范_第2页
XX医院血液灌流临床技术操作规范_第3页
XX医院血液灌流临床技术操作规范_第4页
XX医院血液灌流临床技术操作规范_第5页
资源描述:

《XX医院血液灌流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XX医院血液灌流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血液灌流是将患者血液从体内引到体外循环系统内,通过灌流器中吸附剂与体内待清除的内外源性毒物、药物以及代谢产物间的吸附结合过程,达到清除这些物质的一种治疗方法或手段。特别是在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方面十分重要。此外,近年随着灌流技术的发展,该技术有望在重症感染、严重肝衰竭以及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临床严重疾病的抢救与治疗方面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适应证】1.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2.尿毒症,特别是合并顽固性瘙痒、难治性高血压、高兀微球蛋口血症。3.重症肝炎,特别是暴发性肝衰竭导致的肝性脑病、高胆红素血症。4.脓毒症或系统

2、性炎症反应综合征。5•银屑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6.其他疾病,如海洛因成瘾、高脂血症、甲状腺危象等。【禁忌证】对体外血液循环管路或灌流器等材料过敏者。【相对禁忌证】严重活动性出血或药物治疗后无法纠正的休克者。【操作方法与程序】1.血液灌流前的设备与血管通路准备(1)灌流器的准备:一次性应用的灌流器出厂前已经消毒,所以在使用前注意检查包装是否完整、是否在有效期内。(2)血管通路的建立:详见血液净化血管通路的建立章节。一般可选择中心静脉置管或静脉一静脉直接穿刺法建立灌流的血管通路。(1)体外循环的动力模式:利用专用血液灌流机、单纯血泵、常规血透机或CR

3、RT设备,驱动并调控体外循环。如果没有条件而患者血压稳定时,可以采用动脉一静脉穿刺方法建立体外循环通路。2・血液灌流的操作程序与步骤(1)灌流器与血路的预冲:①开始治疗前将灌流器以动脉端向下、静脉端向上的方向固定于固定支架上。②动脉端血路与生理盐水相连接并充满生理盐水,然后正确连接于灌流器的动脉端口上,同时静脉端血路连接于灌流器的静脉端口上。③启动血泵,速度以200〜300ml/min,预冲液类型及量参照相关产品说明书为宜。预冲洗过程中可用止血钳反复多次短时性钳夹静脉端血路以增加灌流器内压力,从而达到生理盐水均匀预冲。如果在预冲过程中可以看到游离

4、的炭粒冲出,提示已经破膜,必须进行更换。一般经上述预冲后,最后用浓肝素生理盐水进行吸附:生理盐水500ml+肝素50〜lOOmg闭路循环20mino④预冲即将结束前,采用4%肝素生理盐水充满灌流器与整个体外血路,最后将灌流器反转至动脉端向上、静脉端向下的固定方式,准备开始治疗。如果患者处于休克或低血容量状态时,可于灌流治疗开始前进行体外预冲,预冲液可采用生理盐水、代血浆、新鲜血浆或5%白蛋白,从而降低体外循环对患者血压的影响。(2)体外循环体系的建立:冲洗结束后,将动脉端血路与已经建立的灌流用血管通路正确牢固连接,然后开动血泵(以50〜100ml

5、/min为宜),逐渐增加血泵速度。当血液经过灌流器即将达到静脉端血路的末端出口时,与已经建立的灌流用血液通路止确牢固地连接。(3)抗凝处理与方法:一般而言,血液灌流时肝素用量较常规血液透析剂量要大。①当正确连接好动脉端血路并启动血泵后,在血液即将进人到灌流器前,注入首剂负荷量肝素;②治疗开始前应评价患者的凝血指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首次剂量一般为0・6〜1・5mg/kg体重;主耍是因为灌流器的比表面积比常规透析器面积大,故首剂负荷量也较大;开始灌流后,视情况肝素的追加剂量为8~10mg/ho由于目前灌流器的种类不同、患者个体差异较大,所以在治疗

6、过程中最好用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监测,借以调整肝素的应用剂量。(1)体外循环血流量的调整:一般以100〜200ml/min为宜。(2)治疗的吋间与次数:灌流器中吸附材料的吸附能力与饱和速度决定了每次灌流治疗的时间。常用药用炭吸附剂对大多数溶质的吸附在2〜3h内达到饱和。如果临床需要,灌流2h后可更换1个灌流器,但一次连续灌流治疗的时间一般不超过6ho可根据患者的病情或毒物的特性间隔一定时间后再次进行血液灌流治疗。对于部分脂溶性较高的药物或毒物而言,在一次治疗结束后很可能会有脂肪组织中相关物质的释放人血情况,可根据不同物质的特性间隔

7、一定吋间后再次进行灌流治疗。(3)结束治疗与回血:建议应用空气回血为宜,但应特别注意空气人血引起空气栓塞并发症。对存在出血倾向者建议于灌流结束后适当应用鱼精蛋白25~50mg,以防止治疗后发生出血现象。【注意事项】1.凝血指标的监测对存在出凝血机制紊乱者,建议治疗中监测凝血指标,并借此调整抗凝方案。2.系统监测进行灌流时,要密切观察动脉压、静脉压的变化。动脉压端出现低压报警时,常见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流量不足现象;动脉压端出现高压报警则常见于灌流器内血液阻力增加,多见于高凝现象,应追加肝素剂量;静脉压端出现低压报警,多见于灌流器内凝血;静脉压端出现

8、高压报警时多见于除泡器内凝血、滤网堵塞。3.生命体征的监测当患者进行灌流治疗过程屮应密切观察呼吸、心率、血压的变化。如果患者出现血压下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