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水提工艺研究

茯苓水提工艺研究

ID:44277306

大小:26.5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0

茯苓水提工艺研究_第1页
茯苓水提工艺研究_第2页
茯苓水提工艺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茯苓水提工艺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茯苓水提工艺研究茯苓水提工艺研究【摘要】目的建立茯苓水提工艺的研究方法。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法、正交实验法。结果通过单因素实验优选出最合适的因素水平,在最优水提条件下进行正交试验,根据实验结果确定最住水提路线。结论该工艺简单,方便。【关键词】茯苓水提工艺职称论文茯苓Poriacocos(Schw.)Wolf为多孔菌科(Polyporaceae)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味廿、淡,性平。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作用,用于治疗脾虚食少,便澹泄泻,心悸不安,惊悸失眠,是临床配方常用药Z-O其主要成分有茯苓聚糖、茯苓酸等。笔者发现茯苓具有一定的不亲水性。含茯苓的复方中药煎剂,煎毕后

2、,药渣屮部分茯苓尚残留没冇煮透的干心,因此茯苓的有效成分不能有效的煎出,必然影响疗效。笔者分别做了浸泡温度、浸泡时间、提取次数的单因素实验,然后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出最住的水提工艺路线。1仪器与试约UV754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FA1104型分析天平(上海天平仪器厂);赛多利斯BS系列电子天平。茯苓经专家鉴定为正品茯苓的干燥菌核;茯苓多糖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为110833-200302;试剂(分析纯)。2方法2・1单因素实验:表1单因索实验方案因索水平表2.1.1温度对茯苓浸提的影响称取10g茯苓粉末6等份,分别用50、60、70

3、、80、90°C的热水进行1次提取,提取时间为2h。提取结束后,过滤,分取提取液,测吸光度并绘图,见图lo由实验结果可知,温度对茯苓多糖的提取影响非常显著。随着温度的上升,浸出率也在增大,到80°C时已接近最大值;但温度过高易破坏其成分的结构,不利于浸提。2.1.2浸提时间对茯苓浸提的影响称取10g茯苓粉末6等份,用80°C的水对其进行1次提取,提取时间分别为1、2、3、4、5、6ho提取结束后,过滤,分取提取液,测吸光度并绘图,见图2。由实验结果可知,浸提时间对茯苓浸出率的影响显著。随着提取时间的增加浸岀率增大,到3h时浸出率接近最大值,增加提取时间,浸出率增加很

4、小。且提取时间过长,非但不能提高提取率,反而会增加杂质的含量。2.1.3浸提次数对茯苓浸提的影响称取10g茯苓粉末6等份,用80°C的水对其进行提取,分别提取1、2、3、4、5、6次。提取结束后,过滤,分取提取液,测吸光度并绘图,见图3。由实验结果可知浸提次数对茯苓多糖浸提的影响很显著。浸提次数为2次时,浸出率几乎达到最大值,再增加浸提次数浸出率增加很小。2.2正交试验根据以上各单因素实验可知,影响茯苓浸出率的主要因索有: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浸提次数。所以选取这3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以最终确定浸提工艺条件。详见表2:表2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称取9等份茯苓,依次按正交实

5、验表中确定的实验条件操作,将各实验组煎煮后的药液滤过,分取滤液,测其相应的吸光度,详见表3:表3正交实验数据结论:由正交试验结果可知最佳提取条件为A2B2C2:即浸提时间为3h,浸提温度为80°C,浸提次数为2次。3参考文献[1]陈莉•茯苓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及开发利用研究[M]•贵州大学[2]施溯筠,祖丽菲,陈东照•正交法优选茯苓总三菇提取工艺[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09,3:32(1)[3]周燕霞,唐明林,殷辉安等.茯苓屮多糖的提取及含量测定[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3,15: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