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织金县高山磷矿矿床地质特征

贵州省织金县高山磷矿矿床地质特征

ID:44279793

大小:3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20

贵州省织金县高山磷矿矿床地质特征_第1页
贵州省织金县高山磷矿矿床地质特征_第2页
贵州省织金县高山磷矿矿床地质特征_第3页
贵州省织金县高山磷矿矿床地质特征_第4页
贵州省织金县高山磷矿矿床地质特征_第5页
资源描述:

《贵州省织金县高山磷矿矿床地质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贵州省织金县高山磷矿矿床地质特征【摘要】本文通过对织金县高山磷矿的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的分析和研究,初步探讨了其矿床成因与岩相古地理的关系,初步总结了控矿规律,明确了找矿方向,对今后在该地区进一步开展磷矿勘查、开发工作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关键词】磷矿;地质特征;织金县高山织金县高山磷矿位于织金县城南约13km,属织金县珠藏镇所辖。区内基础地质工作程度较高,先后开展过1:20万和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该区原为织金新华磷矿高山矿段,自1959年始,原贵州省地质局毕节综合地质大队、贵州地质局113队、114队和107

2、队先后在新华磷矿区针对磷块岩、铀、稀土等开展了普查一勘探工作,各矿段地质工作程度不一,其中,戈仲伍矿段工作程度最高,而高山矿段工作程度最低,地表施工了部分探槽,但多数未达地质目的,几乎未取样分析,亦未开展大比例尺地形地质测量o2007年,贵州省地矿局104地质大队在该区开展贵州以那架一小猫场地区矿产资源远景调查,对该区开展了预查工作;2008〜2010年,贵州省地矿局117地质大队在该区开展磷矿普查工作,通过上述工作,提高了该区磷矿控制和研究程度,对进一步开展磷矿勘查、开发提供了依据。1.区域地质概况区域大地构造位

3、置位于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遵义断拱贵阳复杂构造变形区西段,即所谓"黔中隆起”西部。1.1地层区内出露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震旦系、寒武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和新生界第四系,缺失中上寒武统、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白垩系。其中,主要含磷地层为寒武系戈仲伍组。1.2构造区内构造线呈北东向展布,构造变形以断裂为主,褶皱变形相对较弱。(1)褶皱矿区由发育北东向戈仲伍背斜,背斜核部地层主要为灯影组,背斜北西翼完整,依次由戈仲伍组、牛蹄塘组、明心寺组、九架炉组、摆佐组、梁山组、栖霞组和茅口组组成,地层倾向280-340度,倾角

4、一般5-30度,临近褶皱轴和断层带附近,倾向不定,倾角变陡;背斜南东翼大部分被一走向断层破坏,除局部有明心寺组出露外,背斜南东翼主要出露晚古生代地层及三叠系。(2)断裂本区断裂构造以北东向果化断层规模最大。断层分布于戈仲伍背斜南东翼近轴部,为一走向断层,纵贯整个背斜,断层倾向115〜159度,倾角45〜75度。上盘由栖霞组、茅口组、峨眉山玄武岩组、龙潭组、夜郎组及永宁镇组成,下盘为灯影组、戈仲伍组、牛蹄塘组及明心寺组,断距300〜lOOOmo主断裂旁侧发育一系列的次级断裂,常呈追踪、分叉式展布,构成规模不等的断夹块

5、或透镜体,组成一复杂的断裂带,断裂带内常有不规则的梁山组石英砂岩、摆佐组白云岩残体分布。断层破碎带宽10〜30m,由分带性明显的碎裂岩、角砾岩及压碎岩组成,断层面呈舒缓波状,反映了该断层具压扭一扭张性质的多期活动性,是新华磷矿区的南东边界线。1.矿区地质特征2.1含磷岩系特征2.2矿体特征(1)矿体形态、产状和规模矿区南西段因走向断层破坏,矿体断失,主要矿体分布于矿区北部,共圈定矿体2个,均位于被破坏的戈仲伍背斜北西翼,各矿体特征描述如下:1矿体:位于地表露头南起马场包包,北至喻家寨河边,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寒武系

6、下统戈仲伍组,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倾向北西300〜330°,倾角8〜30°,—般约20°,矿层走向长约4500m,倾向宽300〜1000m,矿体厚度1.14〜11.29m。2矿体:剥蚀残留分布于岩脚寨南东独立小山头,呈层状赋存于寒武系下统戈仲伍组,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倾向290〜310°,倾角5〜10。,矿体长约200m,宽约100m,厚度1.22〜3.85m。(1)矿体围岩、夹石2.3矿石特征(1)矿石质量矿石的结构构造:本区磷块岩矿石具生物屑结构、砂屑结构,块状、条带状和角砾状构造。矿石的矿物组成:区内磷矿石矿

7、石矿物主要为胶磷矿(隐晶磷灰石),呈内碎屑状,局部在内碎屑内部和边缘发现有少量非晶质磷灰石重结晶成柱粒状磷灰石和成纤状磷灰石环边;脉石矿物主要有白云石、石英(含硅质)、黄铁矿、炭质、粘土矿物、陆源碎屑等。矿石的化学组分:(2)矿石类型:矿石自然类型按结构构造划分主要有砂屑状、层纹状和条带状磷块岩矿石;按矿物成分划分,工业类型主要为白云质磷块岩,次为硅质磷块岩矿石。3.成矿规律的初步认识(1)成矿物质来源该区磷块岩中伴生高含量的稀土元素,其总体特征为轻稀土、重稀土含量较髙,中稀土含量较低,结合区内含磷岩系之上出现的早

8、寒武世“多金属层”沉积,反映其物质来源可能为海底热水喷流提供,在成矿过程中可能有生物作用的参与。(2)岩性岩相条件寒武纪梅树村期测区位于黔中隆起西部边缘,由于地壳稳定上隆,区内形成了浅海台地潮坪沉积环境。深海的含磷物质通过上翻的洋流,运移至相对稳定,低能的浅水环境,被大量的浮游的小壳动物等生物吸附,这些生物死亡后沉到水底与水底沉积物一并沉积下来,或是到达浅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