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壁画飞天艺术形象探微

莫高窟壁画飞天艺术形象探微

ID:44283642

大小:2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0

莫高窟壁画飞天艺术形象探微_第1页
莫高窟壁画飞天艺术形象探微_第2页
莫高窟壁画飞天艺术形象探微_第3页
莫高窟壁画飞天艺术形象探微_第4页
资源描述:

《莫高窟壁画飞天艺术形象探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莫高窟壁画飞天艺术形象探微[摘要]莫高窟壁画中的飞天艺术形象从初期的印度风格逐渐演变为本土民族的传统文化形象,其发展过程漫长而曲折。飞天形象在风格、形态方面深受希腊和犍陀罗文化影响,对希腊的“天使”有隐性的借鉴。乘佛教东渐之风,飞天艺术形象进入中原地区后,同我国道教的“羽人”形象相互融合,至盛唐时期,飞天艺术形象完全中原化。飞天艺术形象在其演变过程中不断同中原传统文化相融合,从而诞生了中国的飞天艺术形象,这为后人研究当时的政治、经济、艺术等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关键词]敦煌壁画;飞天形象;文化交流[中图分类号1J21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1005-3115(2017)14-0054-02汉末至两晋吋期,佛教在敦煌逐渐盛行,建造了大量的寺院。前秦建元二年(366),乐?V和尚行至敦煌西面的宕泉一带,忽见三危山放出金光万道,便在此地修建了第一个洞窟。此后,人们不断开窟造像,便有了今日的莫高窟。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后,通过礼佛造像,用具体可感的形象让佛教深入人心,以满足统治者执政之需。在莫高窟现存有塑像和壁画内容的492个洞窟中,270余窟中有形态各异的飞天45000余身。据考古学研究,莫高窟最早建造的石窟大约是十六国时期,在北凉时期开凿的第272窟和第275窟,都出现了飞天的形象。由此可见

3、,最早的飞天形象同莫高窟壁画基本同时诞生;到了盛唐时期,飞天形象兼容并包,吸收了域外和传统文化的精髓,形成了本民族的独特形态和风格。一、飞天概说(-)“乾阔婆”和“紧那罗”在古代印度佛教中,飞天是“天龙八部”护法神中的“乾囱婆”和“紧那罗”。作为护法神,他们皆受佛的教化,其职责是保护众生,常出现在壁画的佛陀上方、本生故事画和藻井中,多呈现飞行之态,后随时间迁移演变成了飞天的形象。“乾达婆”因周身散发香气,故有“寻香主”和“香音神”之称,其职能是撒花奏乐。佛经《尸毗王舍身救鸽》记载:“诸胜乾囱婆,歌颂作音乐,美音轻重声。”①而关于其形象,说法众多,《

4、百道梵书》屮称其风采甚美;《梨俱吠陀》中描述其为卷发,持武器,说法各异。在壁画飞天的形象也受地域、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各不相同。“紧那罗”的形象和人的形象十分相像,但不同之处在于其头上长有一角。《一切经音义》记载:“真陀螺,古作紧那罗,音乐天也,有微妙音响,能作歌舞。男则马首人身,能歌,女则端正,能舞。此次天女,多与乾达婆为妻室也。”又说:“甄陀螺:甄,Z人反,又作真陀螺,或作紧那罗。”②因而“紧那罗”有“人非人”之称,而不管哪种形象,都能歌善舞。段文杰先生在《飞天一一乾达婆与紧那罗》中认为,飞天是“佛教艺术中佛陀的八部侍从中之两类,即佛经中的

5、乾达婆和紧那罗。他们有特殊的职能的'天人'而不是泛指六欲诸天和一切能飞的鬼神。”(二)“飞天”的广义、狭义之说广义的“飞天”是指护法、天龙八部等飞行的诸神。狭义的“飞天”专指“乾达婆”和“紧那罗”等礼佛赞佛、歌舞散花的天神。谭树桐《敦煌飞天艺术初探》中提出:“不论是广义的飞天还是狭义的飞天,敦煌壁画中飞天形象最为丰富,正是因为其包括了诸天形象,才会是丰富多姿的。”③关于“飞天”,笔者认为它应是一个多元的概念,而非一个专属名词。根据佛教文献记载,可知飞天不仅是“乾达婆”和“紧那罗”,传入中国后还受到密教、道教等的影响。因而对“飞天”的研究应涵盖众多飞

6、行的护法天人和供?B天人等。二、飞天“缘起”与“缘落”(-)缘起印度印度佛教造像受到希腊文化影响,早期飞天形象对希腊天使形象有隐性的借鉴。希腊的胜利女神像是典型的“天使”艺术作品,是“希腊化”时期的代表作。犍陀罗是希腊人的聚居Z地,同时又是佛教文化传播的区域,于是犍陀罗人以希腊的雕塑艺术形式表现佛教人物,产生了犍陀罗风格的佛教造像。在佛教东渐过程中,融合了希腊文化的飞天形象,经西域传播至敦煌地区,因此敦煌石窟壁画中的飞天形象也具有一定希腊风格。斯坦因在《西域考古记》中讲道:“磨朗护墙板上的这些画像必须追溯到希腊的神话,以有翼的爱罗神为其直接祖先。”

7、④他认为,不论是犍陀罗艺术中的佛像,还是印度佛教中的乾达婆和紧那罗,皆有“抄袭”希腊有翼的爱罗神形象。斯坦因的观点在当时遭到了众多质疑,但其观点是有论据的。尽管有翼飞天多岀现在新疆一带,但在佛教东渐过程中,敦煌是必经之途,由此可见希腊的“天使”对敦煌壁画飞天形象的影响。但随着文化的交流碰撞,这种带有双翼的飞天同中原人的传统审美并不能很好地接合,最终消逝在历史长河中。(-)佛道之缘早在佛教传入我国之前,道教作为我国的本土宗教就已存在。“羽人”是古代中国神话故事屮的飞仙。庄子在《逍遥游》屮说「藐姑射Z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

8、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道教追求“得道成仙”“羽化升天”等,这里的“仙人”同“羽人”是相同的。《太平御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