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诗经》文学研究的创新

试论《诗经》文学研究的创新

ID:44286513

大小:2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0

试论《诗经》文学研究的创新_第1页
试论《诗经》文学研究的创新_第2页
试论《诗经》文学研究的创新_第3页
资源描述:

《试论《诗经》文学研究的创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诗经》文学研究的创新摘要:《诗经》文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思路与角度在这三部作品中都有体现,而口我们从中探讨了它们从兴起到繁盛的一个大致的发展过程。限于学力,探讨的深度和广度都相当冇限,不过,我相信,这样的工作对于我们丰富和完善《诗经》学史的工作是非常有必要,同时也能为现代的《诗经》研究提供很多借鉴和启示意义。关键词:《诗经》文学研究姚际恒方玉润一、姚际恒、方玉润对于《诗经》评点手法的使用评点作为一种文学批评手法,早在唐代就开始了。到了宋代,评点风气逐渐兴盛起来。《四库全书总目》曾经提到:“宋人读书,予切要处

2、率以笔抹”。故《朱子语类•读书法》云:“先以某笔抹出,再以某笔抹出。”吕祖谦《古文关键》、楼防《迂斋评注古文》,亦皆用抹,其明例也。谢朽得《文章规范》、方回《赢奎律髓》、罗椅《放翁诗选》,始稍稍用圈点,是盛于南宋矣。从最初作为一•种评价诗歌优劣高下的简如语句,逐渐发展成为包括圈点、旁批、眉评等固定形式的文学批评手法。经过三百多年的不断壮大,到了明代中期以后,在八股制研究的现实利益推动下,评点出现了相当繁荣的景象。评点的对象从开始的诗词文章扩人到经史了集无所不包,评点的作者不仅有李蛰、钟惺、冯梦龙等著

3、名的批评家,而且还包含了社会上众多的无名文上。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评点的手法开始被冇些人运用在了《诗经》研究中。据刘毓庆先生的研究,从现存资料来看,孙镶是用评点诗文的方法评点《诗经》等经书的第一人。他的《批评诗经》,在《诗经》白文上加点、加圈、加眉批、章批、总批,完全从文学艺术的角度,对《诗经》的字法、句法、章法等艺术表现技巧进行批评,在当时造成很大影响。此15-(11,随现了《读风臆评》、《毛诗振雅》、《诗经副墨》、《诗逆》等大批评点《诗经》的专著。一时间,在晚明《诗经》文学研究屮,从章法、句法、字法的角度

4、分析诗篇,成为一种非常时髦的作风。不过,明代以文学评点《诗经》的做法在清代却受到了正统思想的严厉抨击。《四库全书总1=1》点评明人戴君恩的《读风臆评》:“纤巧桃仄,已渐开竟陵之门,其于经义,固了不相关也。”看到了评点这种文学性的批评方式对于《诗经》经学意义的消解;说清人王承烈的《复庵诗说》:“至于注释之屮附以评语,如论《周南》云'《周南》十一篇,抵就文字而论,其安章、顿句、运调、炼字、设想,无一不千古倾绝';论《女曰鸡鸣》云'弋禽饮酒,武夫之兴何其豪;琴瑟静好,文人Z态又何其雅如是Z类,触目皆是。是又歧入钟、谭

5、论诗Z门径矣。”对《诗经》的字、词章法研究持一种非常明显的轻视态度。在这种主流评价的影响下,《诗经》的文学评点受到了阻碍,以文学评点《诗经》的步伐开始放慢。二、姚际恒、方玉润对字词章法等艺术技巧的探讨通过运用评点,结合全篇内容的阐释,姚际恒和方玉润对《诗经》的艺术技巧作了非常丰富的探索,他们从字法、句法、章法、源流等许多角度来分析诗歌的文学价值,提高了人们对《诗经》作为“诗”所具有的独特审美价值的发现。他们关注比较多的主要有以下儿个方面:(一)对字句章法的赏析对佳字妙句进行标举是评点方式中最为重要一种传统,历代

6、评点家都非常重视。姚际恒和方玉润也対《诗经》中岀现的众多绝妙好辞进行了赏析。比如《君子偕老》篇,在字词释义之后乂专门论述说:“'山、河’,'天、地',广揽遐观,惊心动魄;传神写意,有非言辞可释之妙。”《竹竿》篇,姚际恒在“巧笑Z磋,佩玉Z摊”下面评“简,妙,风致嫣然。”《大叔于出》篇,姚际恒在“抑盘控忌,抑纵送忌”下评“词调工绝”。又如方玉润在《柏舟》篇的“母也天只,不谅人只!”下评“言婉而挚”,在《兔置》篇的眉评里注“肃肃二字写出军容严肃之貌”。都能比较敏锐地感受到《诗经》屮一•些遣词造句方面的精妙之处。同时

7、,他们也能继承前代《诗经》文学研究的传统,运用各种诗歌批评术语对这些佳字妙句进行点评和赏析。比如诗画结合的批评方法,姚际恒评《旎丘》问H答,望人情景如画”,《北门》篇方玉润评第二章描写“室家势利Z情如画,可谓摹写殆尽。”(二)指出《诗经》作为后世各种文学形式的起源这个研究角度从魏晋时代开始就被学者使川,以后一直延续到了清代。姚际恒和方玉润在很多诗篇中都标明对后世文学的启发意义。比如《君子偕老》,姚际恒说“可为神女、感甄Z滥筋”。《大叔于田》篇,姚际恒说“描摹工艳,铺张亦复淋漓尽致,便为长扬、羽猎Z祖。”《大车》

8、这句,姚际恒评“誓辞Z始”。再如《有女同车》中的“谓予不信,有如皎日”中的“将翱将翔”一句,姚际恒认为“善于摹神”,他说“《神女赋》'婉若游龙乘云翔’,《洛神赋》若将飞而未翔’,又'翩若惊鸿',乂'体迅飞鬼',乂'或翔神诸',皆从此脱出。”方玉润同样也标出了很多。比如《们兮》一篇,姚际恒评“自伯之东”一•草“宛然闺阁中人语”,方玉润从这里引申出去,说“汉魏诗多袭此调。”《黍离》篇,方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