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结果分析

调研结果分析

ID:44287293

大小:387.9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0

调研结果分析_第1页
调研结果分析_第2页
调研结果分析_第3页
调研结果分析_第4页
调研结果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调研结果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调研结果初步分析在问卷调查过程中,我们不仅走访了居住在传统民居屮的家庭,也走访了新建砖楼的家庭。在调研的村落中,总计调研了169所民居,以建造结构类型来分,其中属于新建砖混结构民居有18所,新建混凝土框架结构民居12所,传统木构架民居82所,传统砖构件民居32所,传统砖木混合结构民居25所。本次调研中,调研对象选取居住在新建砖混结构民居的居民指导原则为,曾经居住过传统结构民居的居住者、修建了新式楼房但依然保留传统民居的居住者,被调研者可以从自身的牛活经验得出许多针对屋顶设计的宝贵建议。其次,在选取传统民居民居的居住者为调研对象吋,考察传统民居的

2、构架体系、建造时间、功能形式等方面。■砖混结构■混凝十•框架主要结构数量百分比木结构8248%砖结构3219%砖木混合结构2515%砖混结构1810%混凝土框架128%(1)修建年份分析在木次调查结果中可以得出,具有100年历史以上的民居有16所,分别为马家村张氏1号院、张氏2号院;白马村银广坡四合院、大同桥地主大院、保寨河三合院;联盟村百年老宅;石牌坊村屈氏庄园及屈氏院落;五里村黄氏庄园、杨家大院、熊家大院;古纯村赖家大院、水库大院、黄家大院。其余被调查的民居中,修建年份为60年代及更早的民居有29处,修建年份为70年代的民居有45处,修建为

3、80年代的民居有49处,修建年份为90年代及以后的民居有30处。80年代■90年代至今修建年代数量百分比上世纪169%60年代2917%70年代4527%80年代4929%90年代至今3018%(2)民居形式分析在本次调查结果屮,无院落民居占据了被调研民居的半数Z多,达到了x所,这类民居基本上在平面上呈“一“字型,只带有矩形院坝,院坝周围不设封闭式圉墙。有院落的民居在泸州一带居多,通常是“u”字型平面形制与围合式院坝组合而成,数量占到了所调查民居的32%o此外,川南地区多山,许多民居顺山势而建,民居形式则千变万化,平而形制或呈开敞式、或呈封闭式

4、。a.建筑面积150-250平方米的小型单体民居数为69所,这类民居的使用者通常为一户家庭,居住人数为3-5人,民居也通常为自行修建,层数仅有一层,往往在主屋的左侧附带有养殖空间与厕所,主屋的右侧附带厨房空间,正房一间,左右耳房各一间。b.建筑而积约为250-400平方米中型单体民居数为86所。这类民居的使用者通常是互为直系亲属的2・3户家庭,居住人数为6・8人,民居同样是自行修建。外观一层,局部二层,堂屋部分同层高,耳房部分居住空间为一层,上设储藏空间一层。堂屋背后设卧室一间,左右耳房各一间,耳房中有划分起居空间与卧室空间。正房左侧设厕所、养

5、殖等辅助空间,右侧设厨房。c.建筑面积约为4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民居数为14所。这类民居屮,一部分已经无人居住被保护起来,以供研究。例如五里村黄氏庄园、石牌坊村屈氏庄园。这类民居占地面积广,建筑形式多样。使用者为原來同姓族人居住为主,以及奴仆杂役等人。另一部分大型民居,在土改时期被分为了很多部分,提供给了当时的贫下中农居住。大型民居的共同点在于,等级制度深严,房屋建造壮观,建筑层数最多达到4层,原有居住人数都在10人以上。除正房外,设有东西厢房、后罩房、戏台、绣楼、书房等,建筑功能区域划得十分明确与有序。(3)现存状况分析a.无力保护:这些大型

6、院落中保护最好的为五里村黄氏庄园与屈氏庄园,其余的院落,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例如赖氏大院、水库大院等民居,现居住人均为当时房屋所有者雇佣长工的后代。同为地主庄园类型的几所民居,却走向截然不同的两种道路。被保护起来的民居,似乎还能从精雕细琢的勾栏、反宇飞琼的屋檐中看见往日人来人往的繁华景象,而被划分掉的民居,因贫下中农不具备保护传统建筑的能力,在风吹日晒中,逐渐走向了灭亡。b.自由消亡:单体中小型建筑因一直有人员居住与使用,现状保存相对完善。但因建造材料的不同,修建年代的远近,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坏。例如老翁镇天井村的一些现存传统民居,墙体部分由

7、于竹夹泥墙经过岁月的洗礼,己经消失殆尽,只剩下了木构架与屋顶。从这处房屋中可以看出,即使主体结构逐步失去原有的功能,屋顶却依然存在。同类的民居大多数也因为墙体的破损,屋顶与屋架依然存在并且执行原有的功能形式(图2.3)。图片来源笔者自摄C.原址新建:原来民居的一侧或两侧坍塌后,在原来坍塌后的地基上修建新的民居,新修建的砖混民居往往对原有风格破坏很大,屋顶形式基本上呈两种相反风格,通常是平屋顶。此外,因居住人口的增加,原有的民居已不能满足现有的居住需求,使用者则在院落中间新建砖混结构房屋,屋顶也不再采用传统形式的坡屋顶,如图2.4,屏山喜捷镇大明

8、村一处民居。图2.4新建民居不在使用传统屋顶形式图2.5扩建的屋顶形式与原屋顶保持一致性来源笔者自摄来源笔者自摄a.原址扩建:这类民居的扩建同样是使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