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壳聚糖临床抗菌作用的研究进展

[经典]壳聚糖临床抗菌作用的研究进展

ID:44288830

大小:5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20

[经典]壳聚糖临床抗菌作用的研究进展_第1页
[经典]壳聚糖临床抗菌作用的研究进展_第2页
[经典]壳聚糖临床抗菌作用的研究进展_第3页
[经典]壳聚糖临床抗菌作用的研究进展_第4页
[经典]壳聚糖临床抗菌作用的研究进展_第5页
[经典]壳聚糖临床抗菌作用的研究进展_第6页
[经典]壳聚糖临床抗菌作用的研究进展_第7页
资源描述:

《[经典]壳聚糖临床抗菌作用的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经典]壳聚糖临床抗菌作用的研究进展壳聚糖临床抗菌作用的研究进展【摘耍】壳聚糖对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具有广泛抗菌作用,拥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壳聚糖对常见细菌和真菌的抗菌活性、壳聚糖抗菌活性的影响因素、抗菌机理和临床应用前景。❷【关键词】壳聚糖;抗菌作用;抗菌机理;临床应用壳聚糖(chitosan)是甲壳素(chitin)的脱乙酰产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自然界存在的唯一的碱性氨基多糖,多糖之间靠1,4-糖昔键连接,pKa为6・3。壳聚糖无毒无害[1],具有抗菌[2]、抑制肿瘤[3]、免疫调节[4]等作用,已引起了国内外相关学者的广泛重视。其中,壳聚糖的抗菌作用已成为当

2、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就壳聚糖的抗菌活性、影响因索、抗菌机制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前景作一综述。❷1壳聚糖的抗菌活性❷1.1壳聚糖对细菌的抗菌作用自从Allan(1979年)首次发现壳聚糖具有广谱抗菌性以来,学术界对壳聚糖的抗菌作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ZhengLY等[2]发现在pH5・5条件下,脱乙酰度为88.7%、浓度为1・0%的壳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的抑制率几乎都为100%。邓嬪等[5]发现用黏度比为5的不同浓度(2%、1.5%、1.0%、0.5%)壳聚糖对幽门螺杆菌、牙龈吓【牀单胞菌、变形链球菌等菌做抗菌试验时,2.0%浓度壳聚糖抗菌环直径最大,口该浓度壳聚糖对变形链球菌的效

3、果较优。宋献周等[6]发现在PH6.0条件下,枯草杆菌、产气夹膜杆菌等菌在不同分子量的Q-壳聚糖(脱乙酰度80.7%)样品组中最快要48〜72h间才能到达生长顶点(枯草杆菌在96h后到达生长顶点),而在不含Q-壳聚糖的对照组中24〜48h便可到达生长顶点。由此可见,壳聚糖的抗菌作用具有广谱性,且随浓度的提高作用增强。❷1.2壳聚糖对真菌的抑制作用丁恒牛等[7]发现脱乙酰度为95%的龙虾壳聚糖对红色毛癣菌、断发毛癣菌、须发毛癣菌、石膏样小抱子菌和口色念珠菌等皮肤浅表真菌均具有抗菌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为2500-5000mg/LoJ.Rhoades等[8]发现浓度为1g/L、脱乙酰度为89%

4、的天然壳聚糖能抑制21ogCFU/ml念珠菌,但对口色隐球菌无抑制作用。MuhannadJ等[9]发现在pH5.0下,含0.5%浓度壳聚糖(脱乙酰度92%、黏度14s、分了量8.7X10❷4)的乳剂在24h后能使白色念珠菌数量减少达99%、黑曲霉菌减少达90%。可见壳聚糖对真菌也有很广泛的抗菌作用,冃作用效果与抗细菌的作用十分类似。❷2影响壳聚糖抗菌活性的因素❷2.1分子量和脱乙酰对壳聚糖抗菌性的影响壳聚糖分子量对其抗菌活性的影响较复杂,不同的学者得出的结论各不和同。ZhengLY等[2]发现壳聚糖分子量在5-305kD范围内,对大肠埃希菌的抗菌活性随分了量的下降而上升;而对金黄色葡萄球

5、菌,分了量上升抗菌性也上升;但是吴刚等[10]却发现壳聚糖分子量在4〜40万范围内时,其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随着分了量的降低则先增大后降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效率随分了量的减小而增大oJeonYJ等[11]还发现3种壳聚糖(分子量分别是10、5、lKa)抑菌性比分子量68.5Ka的壳聚糖要低。产生上述不同结果的原因,目前还不清楚,需做进一步研究。❷相比Z下,壳聚糖脱乙酰度对其抗菌活性的影响就要简单的多。由于壳聚糖发挥抗菌作用的主要基团是氨基,脱乙酰度程度越高,其所含的氨基也越多,抗菌活性也越强,这已被实验所证明:9]o❷1.2环境介质对壳聚糖抗菌性的影响❷1.2.lpll对壳聚糖抗菌

6、性的影响壳聚糖的pKa为6.3,pll越低,所带氨基正电荷越多,抗菌活性也越强。NoaHK[12]等发现壳聚糖在pH4・5条件下,抗菌液中大肠埃希菌只有4・48-5.67个数量级,而在pH5・9条件下,却有6.40-6.69个数量级,也就是说壳聚糖在低pll条件下抗菌活性强。郑铁牛:等L13]还发现壳聚糖在pH4・5〜5.5条件下能完全抑制金葡菌等菌,而在pH8・5条件下却无抑菌活性。❷2.2.2金属离子对壳聚糖抗菌性的影响金属离子对壳聚糖抗菌活性的影响是,其浓度越高,壳聚糖抗菌活性越低,这可能与金属离子能和壳聚糖形成鳌合物有关,比如郑铁生等[13]发现,随着钠、镁离了浓度的增大,壳聚糖

7、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有下降的趋势,与吴刚等人[10]的结论一致。❷2.2.3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壳聚糖抗菌性的影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加入也能使壳聚糖抗菌活性下降,这可能是壳聚糖分子中的阳离子(氨基)与表面活性剂中的阴离子结合,降低了抗菌基团的数量,有研究[13]证明了这一观点。❷3抗菌机制❷3.1细胞膜作用靶位的抗菌机制壳聚糖能攻击细胞膜,主要是因为细胞膜是带负电荷的而壳聚糖带高密度正电荷,静电作用会使它们和互作用。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