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络拔罐干预“亚健康”56例临床观察

刺络拔罐干预“亚健康”56例临床观察

ID:44293547

大小:2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0

刺络拔罐干预“亚健康”56例临床观察_第1页
刺络拔罐干预“亚健康”56例临床观察_第2页
刺络拔罐干预“亚健康”56例临床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刺络拔罐干预“亚健康”56例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刺络拔罐干预“亚健康”56例临床观察刺络拔罐干预“亚健康”56例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R24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614-02在古代“疾”与“病”含义不同,不易察觉的小疾,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就会酿成大病,这种“疾”的状态,现代医学叫“亚健康”,在中医学中称“未病”;“病”则是有明显表现的、程度较重的病变。《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伤寒论》曰:“上工治未病”;孙思邈提出“上医医未病之病,屮医医欲病之病,下医

2、医已病之病”等观点都体现了未病先防、有病早治的防治思想。“亚健康”可分为心理亚健康、躯体亚健康、社会交往亚健康等。“亚健康”是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过渡状态,可以看做是对健康亮出的“黄牌”。在此阶段,如能及时祛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并进行适当调养,人们就可以摆脱“亚健康”状态,恢复健康。否则,疾病就会接踵而至。因此,对“亚健康”状态应防患未然,及早诊治。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6例均为我院门诊病例,其中男31例,女25例;最小年龄26岁,最大53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2年。1.2诊断标准参考刘保延等2对亚健康的定义,确立诊断标准:有持续3个月以上的不适

3、状态或适应能力显著减退而无明确疾病诊断,或有明确诊断但所患疾病与目前不适状态没有直接因果关系。“不适症状或适应能力显著减退”的指征参照文献[],即躯体症状:头晕不爽,两目干涩,神倦乏力,脫腹痞闷,纳谷不香,食欲减退,面色不华,便秘;心理症状:急躁易怒,心中懊恼,或情绪低落,时而郁郁寡欢,焦虑紧张,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兴趣及精力下降;社会表现:不能较好地承担相应的社会角色,工作学习困难,人际关系紧张,家庭关系不和睦,妇女可伴有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等表现。2治疗方法2.1背部走罐令患者俯卧位,充分暴露背部。根据患者胖瘦选用不同型号的玻璃上罐,一般较胖的可

4、选用4〜5号罐,瘦弱者选用3〜4号罐,用闪火法拔罐。火罐吸附力的强度以受试者能耐受为度,沿止中督脉及两侧膀胱经走罐,皮肤干燥者可用医用甘油润滑,一般不需要润滑剂亦可直接走罐,以皮肤潮红或皮下瘀血为度,隔R…次,5次为…疗程。局部过敏、溃疡及出血倾向者慎用。2.2刺络拔罐在患者背部阳性反应点及肺俞、心俞、隔俞、脾俞、肾俞等穴,用三棱针点刺后拔罐,留罐10分钟,以拔出的血液凝成块为准,隔FI—次,5次为一疗程。3治疗效果疗效标准参照文献[]。痊愈:疲劳及伴随症状完全消失,舌脉恢复正常,计20例,占35.71%;显效:疲劳及伴随症状基本消失,舌脉恢复正常,计

5、26例,占46.43%;好转:疲劳及伴随症状明显缓解,计7例,占12.5%;无效:疲劳及伴随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计3例,占5.36%O总有效率94.64%。4体会中医认为,“亚健康”是身体已经出现了阴阳、气血、脏腑的不平衡状态,根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辨证原则,运用针刺补泻手法及拔罐,刺激体表穴位,通过经络的传导,调动自身生理机能,调整阴阳、气血、脏腑的失衡状态,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病保健”的目的。背俞穴为脏腑输注于背部的穴位,《灵枢?卫气庆“气在腹者,止于背月俞”,说明了背俞穴与脏腑Z气有密切的关系,《素问?长刺节论》:“治寒热深专者,刺大藏,

6、迫藏刺背,背月俞也,刺Z迫藏,藏会,腹中寒热去而止”,说明取背俞穴可以治疗脏腑的疾病。脏腑有病,可以在相应的背俞穴上有压痛点,或者发现结节条索样变化,尤以心、胆、胃的的病变在相应背俞穴上反应最为明显。《内经》曰:“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就是通过外在月俞穴的反应来治疗相应脏腑疾病,在临床上,应用背俞穴治疗脏腑疾病,是常用的方法。由于脏腑相互表里,经络联系密切,虽然脏腑之气各自输注于相应的背俞穴,但由于脏腑间经脉相互络属关系,使气血相互沟通,故背俞穴不仅能治疗和应本脏腑疾病,同时也治疗相表里脏腑疾病。所以采用背俞穴刺络拔罐能够达到调整阴阳、气

7、血和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病保健”的目的。刺络拔罐治疗“亚健康”,是一种公认的最自然的极有效的“绿色疗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H益受到各界的重视。参考文献[1]刘保延,谢雁鸣•亚健康状态的概念研究•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11):801[2]陈擔•养血清肝法在治疗“亚健康状态”中的应用•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3;27(2):2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