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湖滨生态旅游功能区发展策略的_省略__以昆明市滇池西岸度假休闲区为例

高原湖滨生态旅游功能区发展策略的_省略__以昆明市滇池西岸度假休闲区为例

ID:44293799

大小:404.25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0-20

高原湖滨生态旅游功能区发展策略的_省略__以昆明市滇池西岸度假休闲区为例_第1页
高原湖滨生态旅游功能区发展策略的_省略__以昆明市滇池西岸度假休闲区为例_第2页
高原湖滨生态旅游功能区发展策略的_省略__以昆明市滇池西岸度假休闲区为例_第3页
高原湖滨生态旅游功能区发展策略的_省略__以昆明市滇池西岸度假休闲区为例_第4页
高原湖滨生态旅游功能区发展策略的_省略__以昆明市滇池西岸度假休闲区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原湖滨生态旅游功能区发展策略的_省略__以昆明市滇池西岸度假休闲区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原湖滨生态旅游功能区发展策略的探索以昆明市滇池西岸度假休闲区为例高霜摘要:本文所研究的旅游功能区是指以旅游主导产业的城市中的一个特殊功能区。此类功能区往往位于城市主城区边緣生态良好且敏感的区域,但往往又与主城区相依相存。由于城市的扩张发展以及旅游热的影响,这类“旅游热土”区域面临着快速发展的态势。然而,纵观近几十年城市发展与建设的轨迹,我们难免痛定思痛,而引发对旅游功能区如何开发建设的思考。笔者从现状旅游功能区的现状问题剖析出发,针对出现的“旅游区城市化”、“生态环境破坏”、“特色消失”、“城乡分离”以及“公共服务设施

2、不公平”等问题,以昆明市滇池西岸度假休闲区的开发建设为例,从“生态底线控制”、“生态安全格局”、“城市风貌”和“城乡协同发展”的角度对旅游度假区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同类地区参考借鉴。关键词:旅游功能区城市化生态底线城市特色公共服务设施城乡协同发展1背景我国旅游业经过20年的发展,其内涵由简单的旅游景点或景区的观赏,逐渐过渡到现在的集“观光一购物一体验”于一体的复合旅游发展模式,融合了观光、休闲、商业、娱乐、地产等功能,所涉及的用地类型高度复合化,包括城市建设用地、村庄建设用地、农林用地等。旅游地理也由以往的散布式的景

3、点过渡到城市集中的旅游功能区块[1]。尤其是在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旅游功能区往往成为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特定经济区,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旅游业的发展,此类区域更是成为城市发展的热土。然而此类区域往往位于城市主城的边缘区域,围绕城市周边的山水环境而展开,其生态环境优良,但生态敏感度高,是城市生态的最后屏障,不宜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建设。纵观以往的旅游区开发案例,往往充斥着过度城市化、常态化、生态恶化的“三化”问题。昆明市是以旅游为主导产业的城市,而滇池西岸度假区是昆明西部以山水为特色的,依托国家级西山风景名胜

4、区及众多历史文化遗迹于一体的旅游度假休闲区,其发展建设已列为昆明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昆明市“3015行动计划”确定的重点项目。近几年围绕滇池西岸如何开发建设的思路已趋于成熟,同时相关旅游开发主体也以逐渐介入。本文就滇池西岸度假区的开发建设提出关于此类区域发展模式的一些策略,以供同类地区参考借鉴。2问题的由来随着近年来产业结构的调整,旅游业逐渐有点式的观赏向旅游功能区集聚。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尤其是像昆明市这类城市,其旅游业已集中向旅游功能区过度,相应的其也承担了城市发展的重要角色。在城市发展的同时,对土地需求也越来越

5、多,尤其是在旅游地成为城市发展热土的今天,城市的发展不可避免的向旅游功能区扩张。然而在目前国内城市发展模式的环境下,在多重利益的博弈下,在历史遗留问题的现实下,旅游功能区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第一:旅游功能区用地类型复杂,包括城市建设用地、村庄建设用地、农林用地、风景名胜区等。在开发利益的驱动下,往往以“高大上”为目标,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常常沦为就城市论城市,以乡村论乡村,忽视了旅游功能区内在的有机联系,缺乏对内部协同关系的研究,常常导致“城乡二元化”,甚至乡村城市化。第二:旅游功能区生态环境常

6、常较为脆弱,以前的开发模式以经济效益为驱动,进行不合理的,以牺牲生态环境效益为代价的纯经济效益开发模式。由于对利益的追求,且缺乏政府的管制,常常无序、无节制开发,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不可挽回的生态问题。第三;旅游功能区是某类特定城市中的特定功能区域,是区别其他城市的重要特征,是一个城市的特色所在。然而在旅游功能区开发建设中,往往忽视了地域特色,盲目的追求、攀比城市的高度和广度,常常导致本身特色的消亡。第四:现有的旅游功能区公共服务设施设施落后、单一化。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本身的需求也越来越广泛。目前多数旅游城市处于由传

7、统景区向旅游功能区过渡的阶段,沿用的旅游设施多为景区建设之初配建的厕所、游客中心、停车场等。其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单一、落后、数量不足、缺乏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不能满足目前旅游发展的需求,也不能满足游客的体验需求。3新形势下旅游功能区发展策略3.1以旅游产业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旅游功能区是城市主城区发展的边缘地区,常常存在大量的乡村。这些乡村脱离城市发展,而常常处于落败的态势,导致城乡二元化加剧。旅游功能区的开发应以产业发展研究为前提,以产业发展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2],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地就业,增加收

8、入,改善生活的机会。此外,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长期存在,导致乡村在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就业、社保等滞后于城市的发展。因此产业发展研究成为缩小城乡差距的根本措施。3.2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塑造城市特色,打造城市名片城市的发展必然会向城市周边区域拓展,然后旅游功能区由于其生态敏感度高,其本质是区别于城市功能区的。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