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下野结核的X线诊断

肺下野结核的X线诊断

ID:44295020

大小:3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0

肺下野结核的X线诊断_第1页
肺下野结核的X线诊断_第2页
肺下野结核的X线诊断_第3页
肺下野结核的X线诊断_第4页
资源描述:

《肺下野结核的X线诊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肺下野结核的X线诊断肺下野结核的X线诊断中图分类号:R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08)-2-0133-02【关键词】肺下野结核X线诊断肺下野结核较少见但由于对其警惕性不高,认识不足,常致误诊,给治疗和予后带来不利。本文作者收集到10例肺下野重点就其X线特点进行分析和讨论。1资料和方法本组10例均经2次以上胸片检查,病变限局在肺下野,侧位胸片病灶位于下叶基底段(不包括下叶背段,因该段属于结核好发部位),中上肺野正常或无活动性病灶,其中5例经反复痰细菌学检查阳性而证实,另5例均经正规抗结核治疗一月以上,且病灶有明、显吸收好转,且结核菌索试验强阳

2、性而证实。本组10例,男6例,女4例,故男人之比约为3:2;发病年令:最小者12岁,最大者88岁,平均发病年令25岁,故肺下野结核好发于青壮年;其发病率文献报告约为15〜3・6%〈sup>[4]〈/sup>。本组10例中。有了例起病较急,均有发热,咳嗽,咳白色泡沫痰,且痰中混有血丝。体温多在38左右;仅有咳嗽,午后和夜间低热(体温37.5°C左右),并病灶侧下胸部刺痛者2例;仅有午后和夜间潮热,而无其它症状者1例。血常规:本组6例WBC偏高达12000/mm❷3左右,分类以酸性和淋巴升高;血沉增快者7例;结核菌索试验强阳性者8例,病程均在半年至一年半以上。2X线表现病

3、变发生在右肺下野者7例,左肺下野者3例。病灶形态多呈小斑状或结节状及班片多形性软性阴影,密度浓淡不均,边界模糊者7例;其中有数斑状病灶融合成片影,合并空洞且有沿支气管播散者5例,但空洞无液气平。呈大片状浸润,密度尚均匀,边界模糊3例,其中合并胸膜炎,胸腔积液2例。上述病例多有同侧肺门影增深及/或肺纹影增粗不规则Z改变。3讨论3.1肺下野结核命名不一,有称为肺基底结核,肺下叶结核,有的还认为应包括肺门结核,本组病例同意称为肺下野结核。但这个肺下野并不等于X线通常所说的、上、中、下肺野中的肺下野,而应包括肺门中点以下的肺野,也就是说不但包括两肺下叶,还应包括右肺屮叶和左叶

4、在内,因为这些部位都属结核的非好发部位〈sup〉[6]〈/sup〉。这样便于与结核的好发部位一两上肺野形成对照,可能对X线诊断有所裨益。3.2本组病例大多起病较急,但不如急性肺炎急剧,也不如一般急性肺炎严重,主要为轻中度发热,以午后和夜间发热为著,白细胞升高不显,病程也较缓慢,经抗炎治疗两周以上病变不见吸收,反有扩散趋势,亦可借此与急性肺炎或肺化脓症相鉴别。3.3肺结核的常发部位;主要是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普遍为系该部血液循环差,肺泡内氧气亦被血循环吸收相对较少,且有利于结核杆菌生长。相反肺下野血循环丰富,肺泡内氧气被血循环吸收相对较多,不利于结核杆菌生长,这也是下

5、肺结核较为少见的原因。结合木组病例于发病2周后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者8例,故作者认为:下肺野结核的发生,尚与人体对结核杆菌的抵抗力低下,免疫力下降,敏感性增高有关。3.4本组病例多数下肺外带也存在病灶,且呈多数小斑状或结节阴影,较…般肺尖浓密而不均匀,定期复查消散较慢。此与一般急性肺炎主要沿粗大肺纹影分布,病灶往往呈云絮状或斑片状。密度较淡而均匀,消散较快,形成较鲜明的对比。下肺野结核病灶呈密度不均之多数小斑状或小结节状阴影,并有同侧肺门影增深,纹影粗而不规则,这可能与本病主要是由于原发肺门淋巴结结核干酪样坏死物质向下叶支气管内破溃引流,形成反复多次结核菌支气管播散有关

6、。由于左肺中下区的淋巴引流也常通过隆突下淋巴结到达右气管,支气管组淋巴结Z解剖与生理等原因,故右肺下野结核发生率高于左肺下野结核[l]o结核病变的病理特征为结核结节,结核性肉芽肿和干酪性坏死病灶,且同一吋期上述病灶常常同吋存在,故密度较一般肺炎浓密而不均匀,且吸收消散较慢。故仔细观片,全面分析和定期复查,亦有助于与一般肺内炎症进行鉴别。3.5木组病例合并空洞五例,其空洞发生率约50%,且为厚型空洞,但无液气平面出现,呈所谓“干空洞”。此系结核空洞由于结核干酪样坏死物质经支气管咳出,气体进入洞内而形成。而干酪样坏死物质呈凝固性坏死,其内含有抑制蛋白

7、分解酶作用的“磷脂”,不易形成流动性的脓液有关〈sup>[2]o由于结核性空洞在干酪样坏死病灶基础上出现,故空洞外周常可划出较明确的外壁。空洞附近常可存在散在结核小灶。此与肺脓疡脓腔周围存在密度较•致,且划不出明确边界的尖性浸润环带不同,且该空洞内多存在流动性脓液或气液平面。借此有助于鉴别诊断。3.6木组病例X线初诊吋,有四例误诊,后经认真观察,追踪,积极抗炎治疗半月以上无效、反有扩散趋势,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等,于初诊一月后方确定诊断。故误诊率高达40%,分析其误诊原因,主要是对木病的临床,病理和X线特点缺乏深刻的认识,警惕性不高,故对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