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克氏针张力带手术治疗髌骨下极骨折

改良克氏针张力带手术治疗髌骨下极骨折

ID:44295031

大小:2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0

改良克氏针张力带手术治疗髌骨下极骨折_第1页
改良克氏针张力带手术治疗髌骨下极骨折_第2页
改良克氏针张力带手术治疗髌骨下极骨折_第3页
资源描述:

《改良克氏针张力带手术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改良克氏针张力带手术治疗離骨下极骨折改良克氏针张力带手术治疗懺骨下极骨折文章编号:1009-5519(2007)09-1348-02中图分类号:R6文献标识码:B離骨下极骨折为離骨骨折中类型较特殊的关节内骨折,自1998年4月-2005年11月,我们设计双十字克氏针张力带钢丝方法,经临床18例应用,通过提高内固定的稳定性,有效的恢复韻骨外形,避免了韻骨的部分切除,不失为一种治疗離骨下极骨折的安全有效方法。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8例中男13例,女5例,年龄18-63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伤3例,跌伤15例。开放性骨折1例,闭合性骨折17例

2、。骨折距手术时间6小时-1周。1.2手术方法:取離前皮肤横弧形切口,长达韻骨两侧缘,逐层切幵,显露骨折断端,清除血块,探查骨折程度等情况后,沿近端離骨块剥离離腱膜1-2cm,不耍剥离远端離骨骨折块,防止碎骨块与離韧带脱离,可在離韧带浅层稍做部分松解,便于钻入克氏针。骨折断端复位,自远端骨块離韧带处向離骨近端,与纵轴平行钻入2枚直径2mm的克氏针,穿透離骨皮质剪断,两端各保留5nun长度,8号钢丝紧贴各克氏针尾部深处通过,将钢丝拧紧扎牢,使骨折块进一步复位并加压。最后缝合離腱膜和皮肤,包扎切口,床上休息1-2周后,可扶拐下地活动。2结果本组病例随访

3、6-12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8-10周,骨折全部愈合,无感染及皮肤坏死病例。根据疗效评定标准:优10例,占55.6%,良6例,占33.3%,可2例,占11.l%oK中有3例因尾针过长屈膝吋有轻微疼痛。3讨论離骨下极骨折采用離骨部分切除韻韧带重建术,不能保持韻骨的完整性,缩短了股四头肌腱的力臂,增加了股四头肌的负荷,不同程度的影响膝关节正常生物力学功能,引起膝关节活动乏力,也容易形成離骨与韧带Z间的台阶,对恢复关节功能不利[1]。克氏针“8”字张力带钢丝治疗離骨骨折,术后优良率95.2%,明显优于其它儿种固定方法[2],常作为離骨骨折首选治疗方法

4、,但对于韻骨下极骨折,由于它前侧张力带过长,支撑骨架钢性较弱,容易产生松动,造成固定失效。针对離骨下极骨折的骨折块小,碎片多,位于離韧带附着点,稳定性差的特点,我们应用双十字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固定,以近端韻骨体断面为固定平台,用克氏针将下极骨折块稳定于其上,再用张力带钢丝加强牢固性,达到复位的冃的。本组18例经该法治疗,韻骨骨折固定牢固,外形规整,无1例发生松动脱出,骨折愈合后膝关节活动恢复良好。双十字克氏针张力带钢丝秉承了传统的克氏针张力带钢丝的固定原理,骨折复位后用2枚克氏针作平行贯穿固定,确定一个平面位置,使骨折块不发生侧向旋转,前后移位,保

5、持骨折处关节面平整,张力带钢丝经骨折张力侧绕过克氏针上下I古I定把骨折端承受的张力转移到张力带上,整个骨折端就仅存在单纯的压应力,使骨折面紧密接触,获得坚强的固定。另外,下移的张力带钢丝作用力支点靠近韻骨下极骨折部位,固定力矩得到加强,降低骨折剪应力对抗,同时克氏针和张力带钢丝以離韧带为固定网,包绕住碎骨块,在周围平衡应力和三个方向的中心内聚力作用下,把骨折块向中心聚集,通过宽大的有效接触面,更加有助于稳定性提高。手术中选用2mm直径的克氏针在横行和纵行穿入10-20mm厚度韻骨体横截面,针体横截面小,不易穿透和影响关节面,也容易穿钉到碎骨块,避

6、免碎骨块爆裂,有利于骨折端的对合嵌插,防止骨折块在横、纵轴方向旋转活动。应用手术方法治疗離骨下极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手术吋间短、出血量少、離骨剥离显露少,固定牢靠,无需特殊器械,术后不需石膏外固定,可以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