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腹部手术切口裂开12例临床分析

妇科腹部手术切口裂开12例临床分析

ID:44295135

大小:2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0

妇科腹部手术切口裂开12例临床分析_第1页
妇科腹部手术切口裂开12例临床分析_第2页
妇科腹部手术切口裂开12例临床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妇科腹部手术切口裂开12例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妇科腹部手术切口裂开12例临床分析妇科腹部手术切口裂开12例临床分析【摘耍】目的分析腹部切口裂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通过对我院妇产科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期间12例发生腹部切口裂开患者的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者腹部切口裂开均愈合。结论针对不同的腹部切口裂开患者,采取个体化方案治疗都取得明显临床效果。【关键词】腹部切口裂开切口愈合【屮图分类号IR719.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7-044-01开腹手术目前仍然为妇产科主耍的治疗手段,而腹部切口裂开是腹部手术严重的并发

2、症。所以,针对不同的腹部切口裂开患者,采取不同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让其尽早愈合就显得尤为重耍。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在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妇产科开腹手术的病人共1620例,其中腹部切口裂开的患者12例,发生率为0.74%O12例患者,平均年龄是22〜54岁,下腹正屮纵切口9例,下腹横切口3例。1.2腹部切口裂开的情况均为浅层裂开,最深的达筋膜层(含筋膜层),裂开时间为5〜12d左右。1.3腹部切口裂开的处理3例渗液较少,切口仅部分愈合不良者,先行切口换药,清除坏死组织,内置盐水纱布引流,数天后见

3、色泽鲜红的组织再行切口分泌物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者,给予白糖填满于切口内,蝶形胶布固定拉拢切口,3d后复诊。见溃疡面干净,新生肉芽色泽鲜红,切口明显愈合,继续以白糖外敷,蝶形胶布固定1周后切口愈合良好。9例渗液较多、切口不愈合者,及时敞开切口,充分引流并以庆大霉素盐水纱布湿敷,待肉芽组织新鲜后及时行II期缝合,同时给予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有合并症者治疗合并症,譬如,合并糖尿病者,给予控制血糖;低蛋白血症者,给予纠止低蛋白血症。8~9d后痊愈出院。2结果12例患者均愈合良好出院,未见明显并发症。3讨论3.1腹部切口裂开的

4、原因(1)切口感染。约有50%的切口裂开跟感染因素有关[1];(2)切口缝合技术的问题,如缝线过细,缝合不牢,结扎不紧,对合不良;(3)切口张力增加或突然增加,如术后咳嗽、喷嚏、呕吐及用力排便等;(4)术中止血不彻底形成局部血肿;(5)有合并症者,譬如患有糖尿病、低蛋口血症、上呼吸道感染等;(6)与术中是否用高频电刀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有一定关系。3.2腹部切口裂开的预防(1)提高手术操作技能,尽可能缩短手术吋间,切开腹壁吋止血要彻底,缝合时要使切口对齐,不留死腔,缝合间隔适当,缝线松紧适度,必要时行减张缝合,若皮下脂肪

5、组织过厚,估计有脂肪液化的可能,应置橡皮片于皮下以引流坏死物和渗液,24〜48h后拔除。⑵因横切口的抗张力强度比纵切口强,对于某些有手术切口裂开因素存在的腹部手术患者,可尽量选取腹部横切口。(3)围手术期用药,术前l/2-lh釆用预防性抗生素,术中用甲硝醴冲洗手术切口,可有效地预防手术后伤口感染;另外要严格地遵循无菌操作[2]。(4)慎用电刀,应将电刀的强度调到以恰好能切割组织为佳,不能开的太大并应尽量缩短电刀与组织接触的时间。(5)积极治疗原发病。糖尿病患者术前应积极控制血糖水平;合并上呼吸道感染者,术前给予止咳、化

6、痰治疗;对于贫血者,术前要纠正贫血。⑹对于肥胖患者,术后以红外线照射切口,保持切口干燥,预防切口脂肪液化。3.3腹部切口裂开的治疗(1)对渗液较少,切口仅部分愈合不良者,先行切口换药,清除坏死组织,内置盐水纱布引流,数天后见色泽鲜红的组织再行切口分泌物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者,给予白糖填满于切口内,蝶形胶布I古I定拉拢切口,3d后见溃疡面干净,新生肉芽色泽鲜红,切口明显愈合,再继续以白糖外敷,蝶形胶布固定1周。(2)对渗液较多、切口不愈合者,及吋敞开切口,充分引流并以庆大霉素盐水纱布湿敷,待肉芽组织新鲜后及时行II期缝合

7、,同吋给了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2)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样重要。并在生活起居、饮食方面应注意保暖,多吃鸡肉、牛肉等含蛋白质多的滋补类食物。参考文献1.黄志强•切口愈合及腹部切口并发症的处理[A].见:黄志强,主编•腹部外科手术学[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0,5:14.2.吴梦超•腹部外科学[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13〜15.(责任审校:杨名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