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松动术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关节松动术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ID:44296243

大小:2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0

关节松动术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_第1页
关节松动术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_第2页
关节松动术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_第3页
资源描述:

《关节松动术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节松动术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关节松动术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关键词】关节松动术;小关节紊乱胸椎小关节紊乱是胸段脊椎的骨、关节、椎间盘及其周围软组织因损伤、退行性变而导致胸段脊髓、神经根及交感神经的继发性损害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是临床常见病。关节松动术是治疗者在关节允许范围内完成的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手法操作技术。2004〜2009年笔者应用关节松动术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146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46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64例,女82例;年龄9〜63岁,平均年龄42岁;病程为2天〜2年。病变部位T1〜

2、T10,其中上胸段(T1〜T5)55例,中胸段(T6〜T9)32例,下胸段(T10〜T12)17例。胸椎错位117例;棘突、关节突、肋小头关节偏歪、不对称146例;椎体倾仰改变者89例,全部病例均经X线检查确定诊断。1.2诊断依据:采用三步定位诊断[1]。症状及体征如表1。2.治疗方法2.1关节松动术手法分5级[2]。2.1.1I级:治疗者在关节活动的起始端,小关节、节律性地来回推动关节。用于治疗因疼痛引起的关节活动受限。2.1.2II级:治疗者在关节活动允许范围内,大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推动关节,但不耍接触关节活动的起始端和终末端。用于

3、治疗因疼痛引起的关节活动受限。1.1.3III级:治疗者在关节活动允许范围内,大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推动关节,每次均接触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并能感觉到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紧张。用于关节疼痛并伴有僵硬。2.1.4IV级:治疗者在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小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推动关节,每次均接触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并能感觉到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紧张。用于治疗组织粘连、痉挛引起的关节活动受限。2.1.5V级(超级手法):治疗者在关节活动的终末端,突然用力以寸劲做松动,通常可闻及关节调整的响声。用于进行关节错位的调整复位。2.2具体操作步骤:2.2.1首先,患者釆取

4、去枕俯卧位,腹部垫一枕头,上肢垂于治疗床沿两侧,头转向一侧。治疗者下方手掌根部放在胸椎上,豌豆骨放在拟松动的棘突上,五指稍屈曲,上放手放在下方手腕背部将棘突垂直向腹部按压。运用I、II级手法操作,达到改善局部疼痛和关节活动度。手法应用吋间为10分钟。2.2.2然后,患者采取去枕俯卧位,腹部垫一枕头,上肢垂于治疗床沿两侧,头转向一侧。治疗者双手拇指放在拟松动胸椎的…侧横突上,指背和接触将横突向腹侧推动。运用II、III级手法操作,镇痛,改善活动度。手法应用时间为10分钟。2.2.3最后,患者采取坐于治疗床上,双上肢胸前交叉,双手分别放于对

5、侧肩部。向右旋转吋,治疗者左手放在其右肩前面,右手放在左肩后面,双手上肢同吋用力,使胸椎随上体向右转动;向左旋转吋则相反。先运用III、IV级手法操作,使患者缓解疼痛,得以放松;再以V级手法进行胸椎小关节调整,一般会听到关节调正吋的响声。3.疗效观察3.1临床治愈:疼痛消失,运动及感觉正常,无胸闷等不适症状。显效及有效:疼痛消失,胸背压迫感消失,无胸闷,劳累后偶感胸背不适。无效:原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1.2治疗结果:临床治愈102例,显效及有效3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4.5%o4•体会胸椎由于劳损、外伤及退变而失稳,当姿态不良、用力

6、过猛、旋转、伸压超过椎间组织弹性限度及椎体的剪应力时,可发生关节错位,压迫或刺激神经根及椎旁交感神经节,并且损伤可致组织间无菌性炎症。临床上当患者出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胸肋疼痛、上肢发麻及心悸、胸闷、头昏、失眠、胃肠功能失调等症状时(排除心脏器质性病变等内科治病),不能轻易诊断为神经官能症以免延误治疗,而应进一步体检,胸椎局部是否有压疼、棘突偏歪等症状,同时还要配合X线胸椎检查,是否有骨质增生,椎间隙改变,组织钙化及关节错位等。一旦确诊,应及吋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治疗吋,我们首先进行放松、松动,以便于患椎调整时得以协调,同时还

7、可以减轻患者的生理负担及心理压力。合理应用关节松动术手法治疗,常可迅速解除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症状和体征。应用关节松动术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应严格遵守如下情况:关节活动已经过度、外伤或疾病引起的关节肿胀(渗出增加)、关节的炎症、恶性疾病以及未愈合的骨折。同吋,施行手法须注意如下儿点:准确定位,灵巧操作,稳当用力,辨证施术。参考文献[1]龙层花•脊椎病因治疗学•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7年12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2]卓大宏•中国康复医学•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10.作者简介:作者简介:梁海棠,男,1979,汉,广东新

8、会,学士学位,治疗师,毕业于中山大学。(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51900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