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治疗45例重症支气管哮喘体会

机械通气治疗45例重症支气管哮喘体会

ID:44296697

大小:4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0

机械通气治疗45例重症支气管哮喘体会_第1页
机械通气治疗45例重症支气管哮喘体会_第2页
机械通气治疗45例重症支气管哮喘体会_第3页
机械通气治疗45例重症支气管哮喘体会_第4页
机械通气治疗45例重症支气管哮喘体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机械通气治疗45例重症支气管哮喘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机械通气治疗45例重症支气管哮喘体会机械通气治疗45例重症支气管哮喘体会【中图分类号】R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0)04-0021-02【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重症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治疗屮的疗效及应用时机。方法:冋顾性分析45例重症哮喘患者,将入选患者根据机械通气情况分为两组,晚期机械通气组(出现危重型哮喘>12h,25例)和早期机械通气组(出现危重型哮喘W12h,20例)o观察患者的机械通气上机时机和治疗转归,比较两组患者的存活率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晚期机械通气组存活率84%(21/25),早期机械通气组为100%(20/20),两组存活率

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6,P<0.05)o晚期机械通气组机械通气时间(6.35±3.52)d,早期机械通气组为(3.48±1.78)d,两级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6,P<0.05)。晚期机械通气组住院时间(12.35±4.74)d,早期机械通气组为(6.85±1.25)d,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二8.03,P<0.05)o结论:对于危重型哮喘患者,早期机械通气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患者住院时间。【关键词】哮喘;呼吸,人工;面罩无创正压通气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慢性

3、炎性反应。随着对哮喘发病机制认识的日益深入,新的、有效的治疗药物也不断增多,大部分患者多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但哮喘的急性发作及不规范治疗导致的危重型哮喘仍比较常见,此时药物常不能缓解,对丁这些患者,目前以静脉应用糖皮质激素、支气管舒张剂、氧疗、补液和纠正酸中毒为常规治疗方法。经过治疗,大多数患者可获得缓解,但仍有部分患者治疗效果欠佳,出现呼吸肌疲劳,需耍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给予机械通气治疗以挽救英生命。近儿年來,我科应用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因重症哮喘在我院住院患者45例,其中男26例,女19

4、例;年龄31-72岁,平均年龄(50.00±19.42)岁,病程5-31年。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分1997年修订的哮喘诊断及分级标准[1]o将入选患者根据机械通气情况分为两组,晚期机械通气(出现呈危重型哮喘>12h)组25例,早期机械通气(出现危重型哮喘W12h)组20例,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1)监护及药物治疗:24h心电图、血压、呼吸、指端血氧饱和度监测,动态检测动脉血气分析。鼻导管给氧,氧流量4-6Lmin,吸入B2受体激动剂、糖皮质激素,静脉应用氨茶碱、甲泌尼龙,纠酸,合并细菌感染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5、,血气分析示明显酸中毒,pH值<7.25时给予碳酸氢钠。(2)机械通气治疗:45例患者经过以上治疗后,仍有呼吸困难,肺部体征无明显改善。其中21例患者神志清楚、气道通畅、血压稳定、口主呼吸,应用经口鼻面罩无创性止压通气(NPPV),24例意识模糊、自主呼吸频率〈14次/min、血压不稳定即行紧急经口气管插管,上机模式为压力支持通气(PSV)+呼气未正压(PEEP),潮气量5-12ml/kg,呼吸频率10-12次/min,吸入氧浓度0.40-0.60,吸呼比为1:(1.5-2.0),PSV12-18cmH20(lcmH20=0.098kPa)o当伴有严重的低氧血症或呼吸窘迫、呼吸肌疲劳吋适当加

6、用PEEP,从2-4cmH20开始逐渐增加,但不超过6-8cmn20o在明显人机对抗时可选用地西洋等镇静剂静脉推注或微泵维持。晚期机械通气组25例,在出现危重型哮喘>12h上机。早期机械通气组20例,在出现危重型哮喘W12h上机。上机前和上机后2、6、24h检查pH值、Pa02>PaC02、Sa.02,逐渐提高潮气量,降低吸氧浓度至血气正常,并作撤除呼吸机准备。⑶脱机:神志清晰,不存在呼吸困难,稳定口主呼吸,哮鸣咅消失,血压稳定,气道峰压<4cmII20,PSV<8cmII20,血气分析明显改善时予脱机。1.3观察指标:观察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的严重程度、入院吋的生理指标、机械通气前后血气

7、分析情况、机械通气上机吋机、治疗转归。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土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晚期机械通气组存活21例,存活率84%,早期机械通气组存活20例,存活率100%,两者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6,P<0.05)。晚期机械通气组机械通气时间(6.35±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