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两汉文学(乐府)课件

中国古代文学——两汉文学(乐府)课件

ID:44299274

大小:5.06 MB

页数:39页

时间:2019-10-20

中国古代文学——两汉文学(乐府)课件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两汉文学(乐府)课件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两汉文学(乐府)课件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两汉文学(乐府)课件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两汉文学(乐府)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两汉文学(乐府)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文学(汉乐府民歌部分)片头1第四章汉乐府民歌第一节乐府涵义的演变和乐府民歌的采集第二节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第三节汉乐府民歌的特色与文学成就第四章汉乐府民歌2第一节乐府涵义的演变和乐府民歌的采集一、“乐府”涵义的演变1、原为音乐机构的名称,负责收集创作乐曲,训练乐工等;2、指乐府收集、保留下来的谱过曲的、能够配乐演唱的诗词,为作品名称;3、后来指仿照乐府格式、采用乐府旧题而作的诗词,不都用于演唱,也用于吟诵了;4、唐代新乐府运动中指按照乐府诗的某些特点写作的诗,又称“新乐府”或“系乐府”。5、宋元后又用作为

2、词、曲的别称。3二、乐府民歌的采集★《汉书·艺文志》载当时收集的西汉乐府民歌有138首,但留存不多,现存大多为东汉乐府搜集的作品。★《乐府诗集》(南宋·郭茂倩)中包含汉乐府诗的有四类:“郊庙歌辞”:为文人制作的朝廷典礼乐章;“相和歌辞”:多为江南楚地的民间歌辞;“鼓吹曲辞”:是北方民族的乐曲,用于军乐;“杂曲歌辞”:指声调已经失传,无所归属的乐曲的歌辞。4第二节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第一类揭露战争和徭役带给人民的灾难和痛苦。◊《战城南》:为汉《铙歌》十八曲之一,属“鼓吹曲辞”。主题:诅咒战争艺术特色:想象丰富,人禽

3、对话独具匠心;句式自由,杂言,整散句间出;善于渲染各种气氛;场面转换利落,跳跃性很大。5战 城 南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6※描写战争的残酷性“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秦家筑城备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烽火燃不熄,征战无已时。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4、。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李白《战城南》7◆第二类反映劳动人民的穷困生活及对阶级压迫的反抗◊《东门行》描写一个城市贫民因为家庭生活濒临绝境被迫奋起反抗的过程。全诗不足八十字,描写了人物的生活处境、心情神态及对话,揭示了尖锐的社会矛盾。同类诗歌有《妇病行》、《孤儿行》等。8东 门 行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餔糜。上用沧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9♥《诗经》中的爱情诗歌♥

5、《木瓜》(卫风):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静女》(邶风):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骚首踟蹰。静女其娈(貌美),贻我彤管。彤管有炜(光明),说懌(喜欢)女美。…♥《溱洧》(郑风)写的是三月会的盛况和青年男女嬉笑、欢快的场面。10◆第三类反映男女爱情和被压迫妇女的命运▲《有所思》♠是一首真挚热烈的情诗。采用自述口吻,描写人物情感变化细腻、深刻;♠运用比兴,以物寄怀;♠表现手法灵活多变;♠采用重复的形

6、容来加重语气,感情色彩更加浓重。11有 所 思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妃呼狶!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12▲《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可看为《有所思》的续篇,为一女子的爱情誓言,表现了对美好爱情的追求。☺采用“博喻”修辞手法,罗列五种极其反常的自然界现象,把主人公的决心表现得淋漓尽致。☺以二言开头,五言

7、结尾,中间三、四、五、六杂言,音节短促,语气连贯紧迫,充分表现出主人公感情的热烈。13▲《江南》(相和歌辞·相和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14“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今人刘旦宅作《江南》图15※《江南》赏析(三种说法)♥“劳动愉悦说”(朱东润本)♥“爱情隐喻说”--“鱼戏莲”图①“鱼”为情爱的隐语,以鱼的多子象征配偶的繁殖功能,可见古人对生殖的崇拜。“民歌中,隐语的例子很多,以鱼代替配偶或情侣的隐语,不过是其中之一”。(

8、闻一多《说鱼》)“鱼喻男,莲喻女,说鱼与莲戏,实等于说男与女戏。”(同上)16※《江南》赏析♥“爱情隐喻说”--“鱼戏莲”图“古人常以莲象征爱情,以鱼喻女性。”(游国恩《中国文学史》)“莲与怜(爱人)同音,鱼与吾音近,即从四面八方与恋人戏谑之意。”(吉川幸次郎《中国文学史》17※《江南》赏析⊙《诗经》中也多以鱼喻配偶,如《国风·召南·和彼秾nong矣》以钓鱼暗写男女求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