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研究

慢性胃炎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研究

ID:44300301

大小:3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0

慢性胃炎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研究_第1页
慢性胃炎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研究_第2页
慢性胃炎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研究_第3页
慢性胃炎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研究_第4页
慢性胃炎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慢性胃炎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慢性胃炎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研究慢性胃炎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研究中图分类号:R573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9-0186-03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是临床中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属中医“胃月完痛”、“痞证”等范畴。治疗易于反复,缠绵难愈,中医药治疗本病有其独特的优势,疗效显著而副作用小。本文就近几年来CSG的国内中医药证治状况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脾胃虚弱为其内在因素,饮食不节、情志所伤、劳逸过度为其诱发因素。饮食不节,积滞不化,郁遏气机;忧思恼怒,肝失疏泄,气滞胃月完;过度辛劳则耗

2、伤气血,过度安逸则气机不舒。脾胃素虚,加之以上诸因素致气机不畅,郁滞胃脫,升降失常是本病的基本病机。2辨证论治2.1传统的辨证施治主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及舌脉象等体征,四诊合参进行辨证论治。据各地报道所示,CSG临床上大致分为以下证型:实证有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郁热蕴胃型、胃络血瘀型、湿滞胃脫型、饮食积滞型;虚证有脾胃气虚型、脾胃虚寒型、胃阴不足型、气阴两虚型,尚有寒热错杂一型。影响证型确定的因素除有主观人为的,如各个临床医生中医学术观点分歧所带来的证型判別标准的差别等因素外,尚有些客观的FtlCSG

3、本身内在病理改变的差别、病程长短等所决定的,如HP感染的活动性胃炎临床上多表现为中焦湿热证。综观各地报道数据,CSG以肝胃气滞型、脾胃气虚型和脾胃湿热型3型最多,而实证中的胃络血瘀型和虚证中的胃阴不足型较少o这似乎提示CSG病变以脾胃运化功能受损,中焦气机阻滞为病机核心,病变在气分为多,较少深入血分、阴分,较少形成瘀阻、阴伤的病理变化。治疗上肝胃气滞型首选柴胡疏肝散加减,脾胃气虚型选香砂六君汤加减,脾胃虚寒型以建中汤类方剂或理中汤化裁,湿热型选温胆汤、黄连平胃散、半夏泻心汤等,而郁热型、瘀血型、食积型

4、、阴虚型可分别以化肝煎合金铃子散、丹参饮合失笑散、枳实导滞丸或保和丸、一贯煎或沙参麦冬汤等方药化裁。2.2结合现代医学胃镜征象辨证林刚在传统辨证的基础上,结合胃镜征象,把CSG分为3型进行辨证分型治疗:肝胃气滞型胃镜象呈胃窦黏膜红口相间,以红为主,胃蠕动减慢甚至消失,以香苏散加减治疗;肝胃郁热型呈胃窦黏膜充血明显,呈斑点状或斑片状潮红,可伴有散在糜烂或出血点,以丹桅逍遥散加减治疗;湿浊中阻型呈胃底黏液膜有大量液体潴留,胃壁上分布着较多白色黏液,难以冲净,胃窦部可见黏膜水肿,以平胃散加减治疗。胡艳丽收集

5、62例CSG患者,据传统中医辨证分为四型,并与胃镜检查相对照,结果:脾胃湿热型24例中,病变胃黏膜均充血为主,镜下见黏膜红口和间,以红为主,有灰口色黏液附着7例,有脓样稠性黏液附着17例,病变黏膜有陈旧性出血点15例,有点状或片状糜烂19例;肝胃不和型17例中,病变黏膜充血为主14例,病变黏膜水肿为主3例,有灰口色黏液附着10例,有陈旧性出血点者5例,有点状或片状糜烂者7例;脾胃虚寒型9例中,病变胃黏膜均以水肿为主,黏膜反光强・,稍呈苍口肿胀,胃小窝明显,有灰白色黏液附着7例,均未见有陈旧性出血点或糜

6、烂;胃阴不足型12例,病变胃黏膜以充血为主,均未见有灰口色稠性黏液附着,有陈I口性出血点3例,有糜烂面的7例。治疗上以海瓦牡蛎散为基本方随证加减。3切中病机要点专方加减施治综观近几年来关于中医药治疗CSG的文献,以这类文章故多,大多数临床工作者根据自己的临证诊治体会,形成了各自的对CSG病机的认识,并据此拟定治法方药,随证加减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这种专方大多集诸法于一方,但是基于个人临证经验、中医学术派别传承、现代医学深入发展的启示或由于诊治病人所在地域、气候环境、饮食习惯差异•等因素,各家在组方时

7、存在不同的偏向性,有的从调理中焦气机入手,有的强调扶脾健中,有的重视祛除湿热痰瘀Z邪。3.1注重疏肝理气和胃止痛许多作者认为CSG病因种种,但“不通则痛”则是共同的,其发病与肝脾(胃)关系最为密切,临床表现肝胃不和证较多、较为突出。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致气机阻滞,胃失和降而发半胃皖痛。故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是治疗胃皖痛的关键,以此为主并兼顾其因肝郁导致的脾虚、气滞、郁热、血瘀、痰湿等复杂的病理过程。此类方药大都以柴胡疏肝散、金铃了散或四逆散为底方进行加减。诸如何勤泉自拟九味汤(柴胡、元胡、口芍、蒲公英、

8、砂仁、九香虫、炙廿草、积壳、苏梗),邹燕燕拟疏肝和胃汤(柴胡、口芍、郁金、茯苓、丹参、蒲公英、甘草)。夏代宇的胃苏冲剂(紫苏梗、香附、陈皮、香椽、佛手、积壳等)。张莹雯拟和胃汤(元胡、佛手、茵陈、川楝子、玫瑰花、蒲公英、广郁金、法半夏、生廿草)。3.2注重扶助止气顾护脾胃此类方药大都以四君汤为底方加减。如边玉芝等共收集符合CSG诊断的患者84例,其中临床证候符合脾胃虚寒Z辨证分型达68例,脉象主病属“虚”或“寒”者达72例,以自拟加味六君子汤(党参、茯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