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分型临床治疗标准

腰痛分型临床治疗标准

ID:44309348

大小:113.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0-20

腰痛分型临床治疗标准_第1页
腰痛分型临床治疗标准_第2页
腰痛分型临床治疗标准_第3页
腰痛分型临床治疗标准_第4页
腰痛分型临床治疗标准_第5页
资源描述:

《腰痛分型临床治疗标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坐骨神经痛概述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病变,沿坐骨神经通路即腰、臀部、人腿后、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发生的疼痛症状群。坐骨神经是支配卜•肢的主要神经干。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域内(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和脚的外侧面)的疼痛。病因坐骨神经出腰5〜紙3神经根组成。按病损部位分根性和干性坐骨神经痛商种,前者多见根性坐骨神经痛病变位于椎管内,病因以腰椎间盘突出最多见,其次有椎管内肿瘤、腰椎结核、腰舐神经根炎等。干性坐骨神经痛的病变主耍是在椎管外坐骨神经行程上,病因有紙骼关节炎、盆腔内肿瘤、妊娠子宫压迫、臀部外伤、梨状肌综合征、臀肌注射不当以及糖丿求病等。[编辑本段]

2、临床表现本病男性青壮年多见,单侧为多。疼痛程度及时间常与病因及起病缓急有关。一、根性坐骨神经痛起病随病因不同而异。最常见的腰椎间盘突出,常在用力、弯腰或剧烈活动等诱因下,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少数为慢性起病。疼痛常自腰部向一侧臀部、大腿后,胴囱、小腿外侧及足部放射,呈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咳嗽及用力时疼痛可加剧,枚间更甚。病员为避免神经牵拉、受压,常取特殊的减痛姿势,如睡时卧向健侧,骯、膝关屈曲,站立时着力于健侧,FI久造成脊柱侧弯,多弯向健侧,坐位进臀部向健侧倾斜,以减轻神经根的受压。牵拉坐骨神经皆可诱发疼病,或疼痛加剧,如Kcrnig征阳性(病员仰卧,先屈醜及膝成直角,再

3、将小腿上抬。由于屈肌痉挛,因而伸膝受限而小于130度并有疼痛及阻力);直腿抬高试验(Lasegue征)阳性(病员仰卧,下肢伸进、患肢上抬不到70度而引起腿部疼痛)。坐骨神经通路可有压痛,如腰旁点、臀点、国点、踝点及跖点等。患肢小腿外侧和足背常有麻木及感觉减退。臀肌张力松弛,伸拇及屈拇肌力减弱。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二、干性坐骨神经痛:起病缓急也随病因不同而异。如受寒或外伤诱发者多急性起病。疼痛常从臀部向股后、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放射。行走、活动及牵引坐骨神经时疼痛加重。压痛点在臀点以下,Lasegue征阳性而Kcrnig征多阴性,脊椎侧弯多弯向患侧以减轻对坐骨神经干的牵拉。

4、诊断根据疼痛的部位及放射方向,加剧疼痛的凶索,减痛姿势,牵引痛及压痛点等诊断不难但确定病因十分重要。一、腰椎间盘突出:病员常有较长期的反复腰痛史,或重体力劳动史,常在一•次腰部损伤或弯腰劳动后急性发病。除典型的根性坐骨神经痛的症状和体征外,并有腰肌痉挛,腰椎活动受限和生量前屈度消失,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椎间隙町有明显压痛和放射痛。X线摄片可有受累椎间隙变窄,CT检查可确诊。二、马尾肿瘤:起病缓慢,逐渐加重。病初常为单侧根性坐骨神经痛,逐渐发展为双侧。夜间疼痛明显加剧,病程进行性加重。并出现括约肌功能障碍及鞍区感觉减退。腰椎穿刺有蛛网膜下腔梗阻及脑脊液蛋白定量明显增高,甚至出

5、现Froin征脈脊液黄色、放置后自行凝固),脊髓碘水造影或MRI可确诊。三、腰椎管狭窄症:多见于中年男性,早期常有“间歇性跛行”,行走后下肢痛加重,但弯腰行走或休息后症状减轻或消失。当神经根或马尾受压严重时,也可出现一侧或两侧坐骨神经痛症状及体征、病程呈进行性加垂,卧床休息或牵引等治疗无效。腰紙椎X线摄片或CT可确诊。四、腰紙神经根炎:因感染、中毒、营养代谢障碍或劳损,受寒等因索发病。一般起病较急,且受损范用常常超出坐骨神经支配区域,表现为整个下肢无力、疼病、轻度肌肉萎缩、除跟腱反射外,膝腱反射也常减弱或消失。另外,还需考虑腰椎结核、椎体转移癌等。干性坐骨神经痛时,应注

6、意有无受寒或感染史,以及紙骼关节、黴关节、盆腔和臀部的病变,必要时除行腰紙椎X线摄片外,还可行舐骼关节X线摄片,肛指、妇科检查以及盆腔脏器B超等检查以明确病因。治疗一、卧床休息:特别是椎间盘突出早期卧硬床休息3-4周,有的崽者症状自行缓解。二、药物治疗:四药:止痛剂,维生素B族,短程皮质类固醇激素口服可有利恢复。中药:外用贴剂,如立正消痛贴等纯中药外敷药对坐骨神经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三、理疗:急性期可用超短波疗法,红斑量紫外线照射等治疗。慢性期可用短波疗法直流电碘离子导入。坐骨神经痛的中医治疗:(-)【辨证】寒湿闭阻。【治法】散寒除湿,通痹止痛。【方名】蠲痹镇痛汤。【组

7、成】制川乌10克,制草乌10克,细辛6克,牛膝15克,苍术12克,防己12克,制乳香10克,制没药10克,川莒15克,桂枝12克,甘草6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齐I」,口服2次。【出处】周天寒方。(二)【辨证】风寒湿邪凝滞,经络瘀阻。【治法】祛风除湿,散寒止病。【方名】皂独附姜汤。【组成】皂刺30克,独活9克,附子9克,肉桂6克,姜黄15克,苍术15克,慧仁30克,防己9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齐I」,日服2次。【出处】吕广振方。(三)【辨证】风寒湿邪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治法】舒筋活络,行血止痛。【方名】舒筋活络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